發表留言
寫筆記
信息通知
昇降排序
98.對於口才的評價第103課

本集課程重點包括:

一、好的口才還要有好的質地

      《常禮舉要》說:「口為禍福之門。」好的口才可以把事情辦好,可以把心裡的意見說出來,可以把道理說得清楚,與人結善緣,也能夠發揮很多正面的功能,但是口才如果用到不好的地方,也會有很多壞的影響,例如春秋戰國的說客,為了個人的利益去翻轉國際的局勢;子貢也是說客,但他是有利於國家,能夠幫助孔子推展聖道的說客。所以有口才到底好不好?要論此人的質地。

 

二、認識冉雍

      冉雍是孔門德行科的代表之一,小孔子二十九歲,字仲弓,他是南面之材,意思是一位很有領導力的人才,既有品德又有能力。可惜之處,有人認為他仁而不佞,就是有仁心,可惜口才不好。

 

三、孔子對「佞」的評價

      「佞」有幾種意思,可以解釋為善巧,也可以解釋為好口才;負面的意思是花言巧語、諂媚、苛薄尖酸、以非為是。本章孔子採取負面的定義,所以說「禦人以口給,屢憎於人」。口才犀利,用很多歪理來供給嘴巴,以此來抵擋他人、掩飾自己的過失,或者說一套做一套,每每會讓人感到憎惡。

      子貢就是言語科的人才,孔子並沒有反對口才,但是屬於「佞」的這種口才,孔子說寧可不要。所以子貢藉著口才建立了很多事功,孔子都不輕易讚歎,可見孔子對於這一方面能力的謹慎小心。

 

四、德行科的弟子為何不知其仁?

      孔子說不知其仁,並不是說老師不知學生,否則他怎麼教學生?孔子對於學生們的資質都很清楚,例如:師也辟。由也喭。參也魯。柴也愚。所以孔子說「不知其仁」,是因為仁是全德,很難達到,在冉雍還沒達到的時候,到底會不會有達到的一天?達到後會不會退轉?這件事情孔子並不知道,這才說「不知其仁」。孔門學生中,只有顏回得到孔子三月不違仁的稱許,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沒有不退轉的。「不知其仁」不代表對弟子們的否定,只是要弟子們知道,仁是很難達到的,可以是學習的目標。

 

 

公冶長篇第五白話解釋

【經文】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禦人以口給,屢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字詞解釋】

佞:ㄋㄧㄥˋ,口辭敏捷。

給:ㄐㄧˇ,供給。

 

【白話解釋】

      冉雍,字仲弓,魯國人,是孔門十哲之一,少孔子二十九歲。仲弓為人厚重而沉默,

      有人稱冉雍為仁者,可惜的是口無辯才。孔子回答那個人說:哪裡用得到口才呢,靠著巧辯銳利的口才去抵禦別人,終將不合理的說成有理,說一次讓人討厭一次,屢次巧辯則屢屢為人憎惡。冉雍是否為仁者,我不知道,但是言仁,何必要用佞。

      孔子不輕許弟子以仁,故說不知其仁。因為當時的人以佞為賢,故有此議論。然而以佞為賢,不免於濫,聖人防其流弊,故以巧辯的口才解釋,使仁與佞不混為一談。

 

【章旨】

      此章明仁者不須佞也,務實重於巧辯。

 

 

《論語講要》原文

      雍即冉雍,字仲弓,先儒或以為冉伯牛之子,或以為伯牛之宗族,難以考定。

      或人稱冉雍為仁,然而惜其不能佞。孔子答或人曰:用佞何為,佞者口辭捷給,以此抵禦人,屢次為人憎惡。雍也仁乎,不知也。言仁,何用佞耶。

      孔子不輕許弟子以仁,故曰不知其仁。佞,據說文,有巧讇高材諸義,讇即古諂字,義屬不善,巧、材皆非惡義。春秋時人以佞為賢,故或人有此議論。然以佞為賢,不免於濫,聖人防其流弊,故以口給之義釋之,使仁與佞不混一談也。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