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留言
寫筆記
信息通知
昇降排序
105.比恕道更上一層樓第110課

本集課程重點包括:

一、什麼是「我不欲人之加諸我」?

      子貢說:「我不想要他人把不好的加諸在我身上。」例如:罵我、打我、侮辱我、毀謗我、非禮我、浪費我時間、引我去做壞事。我內心不想要這樣,其實就是「惡不仁者」的形象,所以我就自然而然的不把這些加在別人身上,像是餓了想吃飯、渴了想喝水一般自然。子貢說的其實比恕道還難,恕道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恕道是行仁的方法,恕道是勉強而做,此處子貢所言是已經達到自然而然、任運的心理狀態。

 

二、孔子不承許子貢所言

      孔子回答:「賜也,非爾所及也」,這不是你的境界,孔子並沒有貶抑子貢,而是勉勵子貢可以繼續往上走。孔門弟子中只有顏回三月不違仁,內心不會離開仁,其他弟子偶爾一天到達仁的境界,或者一個月才到達仁的境界,可見不容易。

      進步固然重要,不退轉也很重要。人生往往進進退退,要用高標準檢核自己,否則當自己在退時,還以為自己在進步。我們要在強大的知識背景下反省自己,勉勵自己不退轉,不能錯下承擔。當達到而又不退轉的時候,才是真正的達到,這也是孔子不輕易許仁的道理。

 

三、論事功與論心量的不同

      子貢所要承擔的比恕道還高,孔子不輕易承許,這也勉勵子貢可以繼續進步。論事功與論心量不同,有時候事功很大,論事可以承許有恕有仁,可是心量未必達到恕跟仁。就像孔子論管仲在事功上說他是仁,至於管仲是不是仁人君子,孔子就不敢承許。

      我們也要勉勵自己在事功上有所表現,在心態上也能達到,才是人世間最有出路的君子。

 

 

公冶長篇第十二章

【經文】

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

 

【字詞解釋】

爾:你。

 

【白話解釋】

      子貢說:我不願別人以非義加之於我身,我也不願意以非義加之於別人身上。孔子說:這不是你能達到的境界。此是恕道,尚非大賢所能辦到,仁更可知其難。若自以為已經能辦得到,將停止而不進步。

 

【章旨】

      此章明子貢之志,世人相處,也有加義於人者,如范仲淹立義莊、義田,賑濟貧窮人。而非加義於人者亦有,且為數很多,故子貢感歎,乃向孔子自述其心:人之相與,我不加害於人,人不加害於我,不亦善乎!孔子則說此事非子貢所及。言子貢所想達到的,生逢堯舜之世或可達成,而生逢亂世往往人相加害於人,國相加害於國。孔子與弟子言道,無不正對國家發生之問題,提出合於道的解決方案。

      蓋後篇,孔子告子貢有一語,可以終身行之者,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即為孔子答子貢之事,若人人知恕道之可貴而行,則天下太平。

 

 

《論語講要》原文

      子貢曰:我不欲人以此事加之於我身,吾亦不欲以此事加之於人。孔子曰:此非汝所能及也。

      此是恕道,尚非大賢所及,仁可知矣。

      劉氏正義:「程氏瑤田論學小記進德篇曰,仁者人之德也,恕者行仁之方也。堯舜之仁,終身恕焉而已矣。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此恕之說也。自以為及,將止而不進焉。故夫子以非爾所及警之。」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