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留言
寫筆記
信息通知
昇降排序
109.子產的君子之道第114課

本集課程重點包括:

一、子產是誰?

      子產是春秋鄭國賢大夫,複姓公孫,名喬,字子產,是鄭穆公的孫子,故叫公孫,當時春秋時代都是這些官二代來把持國政,這些官二代中很多因為太富裕,不需要學習而成為紈褲子弟,也有很多賢才,因為從小看得多,又握有政治的資源,想學習什麼都很方便。公孫喬的喬,本來是喬木的喬,有生長意,所以字子產,產就有生長的意思,公孫喬的喬後來被改成華僑的僑,是後人加上去的。

      當時鄭國內亂,有人向國君進讒言,使得子產差點被殺,後來群公子們認為子產執政可以安邦定國,故共同推薦子產成為執政大夫,子產不負眾望,執政二十二年,從容應對鄭國的豪族之爭,一一擺平內亂。並夾在晉國跟楚國兩大國中做折衝,軟硬兼施,外交持平,口才辯給,條理分明。

      孔子這一生沒有見過子產,是在後面評論子產,子產過世時,孔子傷心的流淚,說子產是「古之遺愛」,是古人能夠遺愛人間的風骨。

 

二、孔子如何評斷子產

      其一、「其行己也恭」,即子產的行持恭,恭分為兩個,一個是看重自己,看重自己的人才願意自我約束、自我培養、充實、提升,重視自己的外相,重視自己的內心、品德、能力。第二個恭就是對人恭,包括禮賢下士,講究禮節、應對進退,講究禮節包括對自己的要求,出入,升降,進退等等都很講究,以及與他人的交往,講究態度、言詞。

      其二、「其事上也敬」,子產雖然大權一把抓,可是他事奉上位恭敬,消除國君對他的猜疑,而且能把外交、內政、財務等事情辦得很好。子產執政第一年,很多政策老百姓不能適應,所以民謠都希望他趕快死掉,第二年平平,第三年百姓竟然說若子產不在了,鄭國的政治該怎麼辦,可見子產執政三年有成。

      當時鄭國在鄉裡面設有學校,學生們討論政治,有人說鄉校批評國政應予以廢除,子產說不可,如果討論說我好的地方,我要好好延續,說我不好之處我就應該改進,他們就像水一樣,我如果蓋堤防,就會有被沖垮的危險,如果用疏導,就不會有泛濫成災。

      其三、「其養民也惠」,《論語》有章說:「君子懷刑,小人懷惠」,一般人很在意政府有沒有施予恩惠,故此時要給百姓民生教育、民生建設,遇到災難時,政府要幫百姓脫困,要懂得各種的利益措施、補救方案,能夠興利除害。

      其四、「其使民也義」,役使人民時,按照規定來,例如蓋城牆、挖通河渠、修堤防、蓋橋樑、鋪馬路,要合乎規定,要在農閒的時候做,還有該給多少就給多少,合乎義理。有一個註解很有意思,他說不要把女人當男人用,不要把男人當畜生用,叫做「使民如承大祭」,用百姓要用得有效率、很恭敬、實在。

      君子之道有四,在《易經‧繫辭傳》中也說聖人之道有四,孔子很客氣說自己一樣都做不來,做得不圓滿。此四者合乎倫常之道,子產是屬於為政之道,這些面面來觀君子,就是一個君子完整的呈現。

 

 

 

公冶長篇第十六白話解釋

【經文】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白話解釋】

      子產,即鄭國大夫公孫僑。穆公之孫,公子發之子,名僑。子產在鄭國簡公、定公時代執政,達二十二年,時當晉楚爭霸,鄭國處兩大國之間,子產內以禮法治理貴族,外以口舌折服治國,使國家不受兵災數十年,實是春秋時鄭國的良相。子產過世時,鄭國男子不佩玉,女子不戴耳環,大眾在街巷中哭,三個月間沒有人奏樂。孔子聞到消息也難過地流淚,稱他為古之遺愛,意即只有在子產身上,能看到古人的仁愛。書上記載,孔子以兄死之禮來對待子產。

      此章乃孔子評論子產有四種德行,符合有德有位的君子之道。一是他的行事作為,如出入、起居、升降、進退乃至辦事等等,皆能恭敬於人。二是他對待君長能敬其事,例如鄭國是小國,處在晉楚兩大國之間,外交很難辦理。子產諸事總是小心翼翼,恰如其分。三是他教養人民給予恩惠,史書上記載,子產從政第一年時,人民非常憎惡他,三年之後,人民轉為擁戴。因為子產執政,法度雖嚴,但能注意到民生問題,使人民得以蘇息。四是他使用民眾,能得其宜,如不違農時等。

 

【章旨】

      此章美子產之德。

 

 

《論語講要》原文

      孔安國注:「子產,鄭大夫公孫僑。」邢疏:「案左傳,子產,穆公之孫,公子發之子,名僑。公子之子稱公孫。」錢大昕後漢書考異:「產者,生也。木高曰喬,有生長之義,故名喬字子產。後人增加人旁。」子產在鄭國簡定二公時代執政,達二十二年,是春秋時鄭國的良相。左傳昭公二十年:「子產卒,仲尼聞之,出涕曰,古之遺愛也。」

      孔子評論鄭國大夫子產,說他有四種德行,皆是君子之道。一是「其行己也恭。」他自己做人很謙恭。二是「其事上也敬。」他事奉君上能敬其事。三是「其養民也惠。」他用恩惠養民。四是「其使民也義。」義作宜字講。他使用民眾,能得其宜。如不違農時等。

      程氏集釋:「蔡清四書蒙引,恭敬分言,則恭主容,敬主事。」此處恭敬二字就是分言,恭指容貌謙恭,敬指作事毫不苟且。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