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留言
寫筆記
信息通知
昇降排序
113.三思而後行第118課

本集課程重點包括:

一、季文子生平

      季文子就是是季孫行父,文是他的諡號,他是公子友的後代,是魯文公、魯宣公、魯成公、魯襄公這四朝的人物,其中在魯宣公、魯成公、魯襄公時期他當宰相,換句話說他的爵位是上卿大夫,而且是有權力的人,不是只有爵位。他執政了三十三年,聞名於當代,開啟了魯國三家大夫的掌權的局面。

      季文子公忠體國、盡忠職守、夙夜匪懈,而且跟晏子一樣,家裡面沒有收藏金銀財寶,妻妾不會去穿絲綢華麗的衣服,他的馬也不會去吃人吃的糧食粟米。他在魯襄公五年過世,孔子是在魯襄公二十二年出生,所以他是算孔子的長輩,是孔子沒有見過的人物。

 

二、到底要三思還是再思就好?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三」可唸去聲,就是很多次,什麼事都想很多次才要做。程子認為想多了就會起私心,但雪廬老人認為,若有私心想一次就會有,不用多想,且看季文子的生平可知,不是說想多了會起私心所以不要多想。

      那麼多想會有什麼害處呢?像現在也說「超前部署」,多想沒有錯,但是有時候會想過頭,本章孔子是根據季文子的個性而說「再,斯可矣」。有些人要三思,例如子路的個性就是要三思的人,所以並不是說三思不好;冉求三思反而不行,想太多了反而裹足不前,這是因人而有不同。另外因為事情也有不同,像國家大事本來就要三思,但當仁不讓的時候就再思可以,甚至連思都不要,就趕緊去做。還有時候因著時機的不同,可能要三思、可能不用三思,都不一樣。

      孔子針對季文子的個性來說,因人而答,是契機的教學。孔子也是就事論事,不能因為季文子有三思的個性,就廢掉他一生的公忠體國的成就。

 

 

公冶長篇第二十白話解釋

【經文】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白話解釋】

      季文子、魯大夫季孫行父,諡號為文。忠而有賢行。

      魯國大夫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即多次思慮才行,不一定是三次,或許是四五六,或可二三,思前,思後,思現在,才決定,並不是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孔子聽了以後說,思一次,再思一次就可以了。孔子此專對季文子而發,非言人人凡事再思即可。

 

【章旨】

      此章是孔子評論魯大夫季文子之德。

 

 

《論語講要》原文

      集解:「鄭曰,季文子、魯大夫季孫行父。文、諡也。文子忠而有賢行。其舉事寡過,不必及三思也。」集注:「程子曰:三則私意起而反惑矣,故夫子譏之。」

      三思自古解說不一,程說不免膠瑟,世有一思即起私意者,何必至於三。思不宜有所限制。楊升庵說:「中庸云,思之弗得弗措也。管子云,思之思之,又重思之。」皆不限於三。此說可從。又如中庸慎思,內典聞思修三慧,皆是多思。孔子此言再斯可矣,蓋如鄭注,專對季文子而發,非言人人凡事再思即可也。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