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留言
寫筆記
信息通知
昇降排序
118.幾種可恥的言行第123課

本集課程重點包括:

一、言行舉止是禍福的樞機

      做人處世,無論是言語、動作或臉色,都很重要,這些都會給他人留下印象,也是自己禍福的樞機,好像房間的電燈開關,可以讓房間忽明忽暗,言行也會帶來好命或壞命。

 

二、什麼是巧言、令色、足恭?

      巧言﹑令色〈學而篇〉也談過,不一定壞,但巧言是為了討好別人,心口不一的時候,那就不好了,令色也是如此,所以君子跟小人有時候形象上沒有差別,但隱微處卻千差萬別,這個要慢慢去體會。足恭,有的解釋為過分恭敬,其實足恭是在講腳的動作,那種進退小心在意,想進又不敢進的樣子,內心其實也是虛情假意,所以本章在講三件事情,不是在講兩件事情。《禮記》〈表記〉裡面說:「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三、左丘明與孔子所見相同

      對於前面三件事情,左丘明以為恥,孔子也以為恥。左丘明到底是孔子的弟子?還是孔子之前的賢人?《孔子弟子考》或者是邢昺疏裡面,都贊成是孔子的弟子,孔子此處也是直呼其姓名。在貞觀、永徽年間孔廟的祭祀中,周公叫做先聖,孔子叫做先師,那配著先聖先師有兩個人,一個是顏回,一個是左丘明,可見左丘明多尊貴。孔子在寫《春秋》的時候,都會告訴左丘明為什麼他要這樣寫,因此才有後面的《左傳》。左丘明後來失明,《國語》可能是由他口述別人代筆寫成,內容講述各國君臣的得失,所以左丘明在史上的用功很深,並且知道春秋大義。

      此處特別舉出左丘明,因為寫歷史要公正客觀,要懂得評論人物,對於「巧言﹑令色﹑足恭」這類人物,到底是君子還是小人?要懂得差別處,不能單純從表面上去論。「左丘明恥之」,意思是說這些討好人的表現,絕對躲不過左丘明的眼力,當然也躲不過孔子的眼力,師徒的看法一致。

 

四、什麼是匿怨而友其人?

      把怨恨隱藏起來,表現面善想跟你交朋友,這也是孔子跟左丘明認為可恥的。這樣的人很可怕,人應該要誠於中形於外,交朋友要志同道合,明明道不同,明明是怨仇,卻要裝成是志同道合的朋友,這種人一定要疏遠。對於這種人我們可以不計較,可以不念舊惡,可是要疏遠,不必虛情假意的方式跟他來往,否則內心都不正直。

 

五、交友講究誠信

      交朋友重點在講究真誠,講究信用,雖然態度要講究,但人品更重要。真誠的待人,純粹的利他,就像《大學》裡面說:「君子以義為利,不以利為利。」

 

 

公冶長篇第二十五白話解釋

【經文】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白話解釋】

      孔子說:言語說得好聽,顏色容貌裝得美好,態度表現恭敬來取悅他人,這三者皆是虛情,欺騙普通的人可以,欺騙有見識的人則不可。魯太史左丘明,知《春秋》義理,一看到這種人通身是假,覺得此人很可恥。與人結怨,小則解之,大則以直報怨,若怨恨他人,卻把怨恨藏匿在心裡,假裝與他人做朋友,用心險詐,是以左丘明覺得這種人很可恥,孔子也認為這二種人很可恥。

 

【章旨】

      孔子勸人存心要正直,凡是在言語、表情、態度上諂媚人家,或假裝與人友善,都不是以正直待人之道。

 

 

《論語講要》原文

      足乃手足之足,巧言出於口,令色現於容,足恭表於足。足恭之義,欲前不進也,如韓退之送李愿歸盤谷序云:「足將進?趄。」此三者皆虛情,欺普通人可,欺有見識者則不可。左丘明,魯太史,知春秋義理,見此人通身是假,故恥之。

      匿怨而友其人,孔安國注:「匿怨而友,心內相怨,而外詐親也。」與人結怨,小則解之,大則以直報之可也,若匿怨而友其人,則其用心險詐,是以左丘明恥之。此二種人,孔子亦恥之。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