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留言
寫筆記
信息通知
昇降排序
128.其心三月不違仁第133課

本集課程重點包括:

一、孔子觀察顏回

    孔子善於觀察學生的特性,觀察其根機、質地、受教的因緣、悟性,例如高柴愚直、曾子魯鈍、子張開闊、子路剛強等等,這些都是孔子觀察後的結論。

    本章孔子觀察顏回的語默動靜、心思,觀察了三個月之久,有人說三指多的意思,但是三也可以指三個月,因為一季就是三個月,這一季如此,下一季也必定如此。

 

二、「不違仁」是什麼狀態?

    「不違」即顏回偶爾離開仁心,但可以馬上回來,因為他太愛仁道了。佛家的禪定度並非永遠安住在一個境界上,而是對此境界非常熱情、投入,偶爾會散到其他境界,但能很快收回來。

    仁是一種愛人的形象,想要幫助別人成德成才,唯有運用資源培養、教育他,才能幫助他真正脫困脫貧,這才是真正的仁心。《中庸》說「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連短暫的離開道都不可以,這樣高深的境界要從不違仁做起。君子在危難、顛沛流離之際都不會違背仁心,就像自私自利者在緊急的情況下一定會保護自己的利益,君子跟小人其實都差不多,只是用心程度不同。君子要非常保護自己的仁心,絕對不會在任何情況下喪失,偶然心走出去就立刻拉回來,就像戀家、戀床的人,不管外面再好玩,一定回家,把這樣的覺受抓住,就是君子對仁心的覺受。

 

三、其他弟子「日月至焉」

    孔子觀察其他弟子們的仁心,與顏回相反,偶爾到達一天,或者到達一個月就離開,因仁心不是他想要的,所以待一待就離開,可見顏回跟其他弟子們的差距是千差萬別,顏回知道仁太好了,不甘願離開,這才是真正顏回的形象,還沒達到究竟,可是已經很了不起。顏回的好學是能維持、擴充自己的心量、內涵,這才是他真正的出路、價值,孔門全部是心法,所以最佩服顏回的人就是孔子跟子貢。

 

 

本章提問

一、孔子觀察顏回「其心三月不違仁」,為何是觀察三月?

二、我們應該如何理解顏回的「不違仁」?

三、顏回與其他弟子的差別是?

 

 

雍也篇第七白話解釋

【經文】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白話解釋】

    孔子說:我默默觀察顏回的心三月之久,三個月的時間是歷經節氣的變化,而顏回的心不論處於急遽或困頓的情形,皆不會違背仁,亦即心不離道,道不離心,心時時能安住在道上。之後若再觀察,應當也不會違背道。若顏回之外,其餘的弟子們,於道或即或離,頂多一天或一個月維持在道上罷了。

 

【章旨】

    此章稱顏回之仁。

 

 

《論語講要》原文

    顏子賢而貧窮,然據韓詩外傳,尚有郭外之田五十畝,郭內之田四十畝,惟以好學,不願仕,故衣食住勉強自給。餐具不備,乃以竹器代碗盛食,飲則以瓢舀之,住在陋巷。生活如此簡陋,他人必不堪其憂,而顏回不改其樂。不改者,本來貧窮,本來即樂,今仍貧窮,今仍樂而不改。意在言外,顏子得道矣。何以知之。學而篇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貧而樂者,即如顏子,樂有所得,非樂貧也,乃樂道也。顏子已得其道,故不改其樂。他人不解顏子之道,則不知顏子之樂。唯孔子知之。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