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留言
寫筆記
信息通知
昇降排序
131.冉伯牛的樂天知命第136課

本集課程重點包括:

一、人生的禍福

    人生在世命運難可了知,或是惡人得善報,或是善人得惡報,或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讓人迷惑。命運往往不如人願,孔子「五十而知天命」,此天命有個人的命運,有跟眾生綁在一起的命運,君子要經營的是一個能夠轉變眾生共業的命運。命運如果牽涉到過去、現在、未來,有的隱微處難可了知。君子看待禍福跟一般人不同,君子知道往往大禍是大福的徵兆、小禍是小福的徵兆,這一生窮愁潦倒,有時候反而是未來殊勝的增上,如果把生命拉長為過去無盡、未來也無盡的時候,人生的經營就會不一樣。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有時候要把時間拉長來看,不能單就這一世來論。

 

二、冉伯牛是誰?

    冉伯牛小孔子七歲,是孔子第一批的學生,伯牛在周遊列國厄於陳蔡時,還能談琴自娛,是一個樂天知命、心境崇高的君子。冉伯牛也曾受到孔子推薦繼任中都宰的職位,可見老師對他的器重。他在孔子回到魯國時過世,孔子約六十九歲,所以當時冉伯牛也六十三歲以上了。雖然不是早夭,可是他得了麻瘋病,不能像一般善人壽終正寢,無疾而終,充滿了感嘆,要知道命運的道理,才能對眼前釋懷。

 

三、冉伯牛為何會得病

    冉伯牛有疾,淮南子說是「癩」,即麻瘋病,全身會長水泡、起斑點、皮膚潰爛,古代醫學常識不發達,認為不祥,以為會傳染,以為他得病是因為品行上有缺憾。孔子來探病,家人不讓進屋,孔子只好隔著窗戶探問冉伯牛的病情,並且同情不捨的握著他的手說:「君子得病沒有這個道理,這就是命吧!」人世間造作什麼就得什麼,條件具足時,結果自然生,君子沒有造作這些惡病的條件,如何得病?可見是命,既然是命,就牽涉到過去的因緣、現在的結果、現在的因緣、未來的結果,如此人世間很多不平的現象就可以解釋了。

    孔子內心太過痛惜、憐惜,而連說兩次「這樣好的人怎麼會得這樣的病?」「命矣夫」是孔子稱讚冉伯牛是一個安命之人,這三個字只有君子才擔得起。

    中庸說「君子居易以俟命」,君子可以接受壞的命運,也可以安住於好的命運,能夠趨吉避凶、斷惡修善,這種能耐只有君子才辦得到,故孔子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

    本章可學習冉伯牛的胸懷,學習孔子看待人生的角度跟思維模式,做一個樂天知命、心胸廣闊,在順逆境中都能安然自處的人。

 

 

雍也篇第十白話解釋

【經文】

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字詞解釋】

牖:ㄧㄡˇ,窗戶。

亡:ㄨˊ,無此道理。

 

【白話解釋】

    伯牛,姓冉,名耕,字伯牛。魯國人,為孔門十哲之一,以德行見稱。

    冉伯牛得了像是痲瘋病這類的惡疾,孔子前往慰問,冉伯牛家人因其惡疾,不願讓孔子進入病人之室,所以孔子隔著牆從窗戶見他,並伸手入窗戶內拉著冉伯牛的手,哀痛的連說兩次,沒有這樣的道理呀,莫非是天命,如此好的人怎麼會罹患如此惡疾。孔子這番話是表達對賢人獲此厄運的痛惜。

 

【章旨】

    此章孔子痛惜弟子冉耕有德性,而患惡疾。

 

 

《論語講要》原文

    伯牛,即孔子弟子冉耕,得惡疾,孔子前往慰問。伯牛家人因其惡疾,不願孔子進病人之屋,故隔牆從牖見之。孔子自牖執伯牛之手,曰:如此好人,何罹如此惡疾,無此理也,是天命耳。

    堯有丹朱,舜有商均,孔子晚年喪子,弟子顏淵亦早死,是皆天命。禮記中庸:「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可參研。

    自牖執其手,朱子集注謂伯牛家以君南面之禮尊孔子,孔子不敢當,故不入其室,而自牖執其手。此說無據,清儒已辨之。論語竣質謂孔子知醫,執其手者切其脈也。亦是臆說。

    亡,孔注為喪,亡之斷句,然當病人面說其亡,似不合情理,可從讀無,亡之者,無可以致此疾之理也。亡之命矣夫,作一句讀。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