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留言
寫筆記
信息通知
昇降排序
136.不誇耀功勞反而流傳千古第141課

本集課程重點包括:

一、齊國攻打魯國,魯軍大勝

      魯哀公十一年,齊國打魯國,當時冉求為季孫大夫家臣,鼓勵季孫大夫及三家為保家衛國出兵,後來由冉求、樊遲帶領左軍,孟家帶領右軍,結果右軍大敗、左軍大勝。左軍樊遲是先鋒隊,冉求是主帥,帶著季孫大夫的兵士們衝往齊國的郎邑,齊國只好退兵,冉求的包抄戰術就像戰國時期趙國戰神李牧的打法,季孫大夫深受感動,問冉求的兵法學自於誰?冉求回:我的老師是孔子。季康子想起他父親臨終時曾說要把孔子找回來,於是準備禮物、貨幣、車馬,並請公華、公賓、公林三位大夫到衛國迎請孔子風光回魯。

      這一戰很重要的還有出任右軍的孟之反,孟之反姓孟,名之側,是孟孫大夫的族人,魯國的貴族。當時右軍潰敗,軍隊如同鳥獸散奔跑往後徹,孟之反為保護撤退的軍隊一路殿後,即將進入魯國城門時,孟之反拿起鞭子打馬往前衝,孟之反此舉是怕大家把他當殿後、不怕死的英雄,他還幽默地說:我哪裡敢殿後,我也是怕死的,只是礙於馬跑不快。這是中國式的幽默,幽默當中有智慧、能夠控制自己的慾望,又給別人台階下。

      孔子讚歎他不誇耀,在大軍撤退時能壓陣,保存全軍的實力,回來時也不接受大家的崇拜,避免他人生嫉妒,孟側將軍的智慧、謙聰為懷為孔子讚賞,而孔子看事情的眼力也令人敬佩。

 

二、補充:與孟之反相似的馮異將軍

      古代將軍之間在路上見面都要比誰功勞大,誰也不讓誰,而漢光武帝手下的馮異將軍不管遇到官位比他大或比他小的將軍,他都自然退路。打完仗論功行賞時,諸將都在爭功,只有馮異這位大將軍跑到樹下去休息,彷彿一切跟他無關,深受漢光武帝欣賞。

 

 

雍也篇第十五白話解釋

【經文】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將入門,策其馬曰,非敢後也,馬不進也。

 

【字詞解釋】

伐:自誇。

奔:退奔。

殿:殿後。

 

【白話解釋】

      孟之反,魯大夫,姓孟名之側,字子反。

      此章記載魯哀公十一年,齊國侵略魯國,兩軍作戰於郊野,魯軍大敗,退奔回國,孟之反殿後,掩護退軍,是一位勇者,理應當受國人夾道迎接,稱讚頌揚,然孟之反不想居功,故孔子稱讚他說:孟之反有軍功,而不誇耀,他在後面掩護軍隊,使敗退的魯軍能安然返國。剛開始打敗奔逃的時候,在郊野,離魯國門很遠,孟之反殿後,到了即將入魯國門,軍隊不再畏懼敵人時,孟之反遂鞭策馬匹奔走於前,想要先奔入城,他告訴國人,我不是勇敢在後面抵抗敵人,而是馬不能奔馳的緣故,所以逃得慢。他不自誇自己殿後退敵的功勞,反而說是馬後退跑得不夠快,這種是很好的美德,故孔子稱讚他謙虛,不會誇耀己功。

 

【章旨】

      此章讚歎孟之反有功卻不誇耀,此更為難得。

 

 

《論語講要》原文

      孟之反,魯大夫,鄭注姓孟名之側。齊侵魯,事見左傳哀公十一年。戰陣勇者進攻在前,敗北在後。魯與齊戰於郊,魯軍大敗,退奔,孟之反在殿後,掩護退軍,實為勇者,當受國人迎讚,然不欲居功,及還,將入國門,乃策其馬而前,告國人曰,我非勇敢在後距敵,是馬不能前進故也。不自誇功,是為美德,是以孔子稱其不伐。或注,是役也,冉求、樊遲,亦皆領兵迎擊,有大功,孔子惟恐冉、樊二子以有功自足,故亟稱孟之反。此臆測,不可從。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