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留言
寫筆記
信息通知
昇降排序
143.智與仁的實踐法第148課

本集課程重點包括:

一、孔門弟子可以領導風氣

      孔子培養弟子們辦政治,或者是辦教育,因為在士農工商當中,士可以領導風氣、可以創造風氣、可以辦出善良的政治、可以教出好的人才,讓各行各業蓬勃地發展,所以孔子的教育是精英教育,孔子的弟子有很寬廣的出路。

 

二、樊遲是為官的人才

      樊遲小孔子三十六歲,或者認為小四十六歲。魯哀公十一年齊魯大戰,冉求擔任左軍將軍,他要用樊遲擔任前鋒的將軍,季孫大夫認為樊遲太年幼,恐不能勝任,冉求說不會,以此來推算,樊遲小孔子四十六歲,哀公十一年當時的年齡約二十二歲比較合理。樊遲在孔子回魯國的時候成為孔子的學生,經過他不斷努力,他也是七十二賢之一,而且因為他對魯國有軍功,所以被推薦出來做官,這一章的問與答,雪廬老人說,似乎是冉求在做官而請問為官之道。

      樊遲在《論語》其他篇章也曾問知、問仁,問知的時候孔子說「知人」,問仁的時候孔子說「愛人」,這都跟為政有關。樊遲也曾經因為政治不夠清明,感慨還不如去種菜、種田,孔子對他說「吾不如老農」,還是希望他能夠學為政、學五倫,學這些能利益人的學問跟能力,即使身在亂世,也要把這種見地弘揚出去、傳承下去,當國家想要恢復清明的時候,才有人才可用,這比種菜種田還重要。

 

三、樊遲問知與孔子的回答

      本章樊遲問知,孔子告訴他做官要有智慧,所謂「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務民之義」就是要讓風氣變好,要讓老百姓懂得五倫十義,才會經營出一個近悅遠來的地方,就能夠創造經濟價值,使商品流通、農業發達、教育人才,所以五倫十義其實是整個為政基礎所在,務民之義非常重要。

      「敬鬼神而遠之」,可見孔子也知道有鬼神,這才談敬或不敬,如果是無鬼神,連敬都說不上。過世的祖先叫做「鬼」,「神」就是對國家有貢獻的人,過世後被尊稱為神。《中庸》說,「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意思鬼神的能力太強了,祭祀的時候,你會感受到如在周圍。揚雄的〈解嘲〉上說:「高明之家,鬼瞰其事。」很高明的人家,就是高貴的門第,裡面各種的計畫籌謀,鬼神暗暗地都看得很清楚,所以鬼神的能力很強,逃不過祂們的眼睛。祭祀鬼神要敬,因為是表達報本還恩,也是求鬼神的加被,如果懂得祭祀的道理,就能培養報恩的風氣,也容易讓人們知道慎獨。

      鬼神有這樣的能力,孔子卻說敬而「遠之」,為何不是「近之」?此處的「遠」不能解釋為遠離,躲得遠遠的還談什麼祭祀?還談什麼報本還恩?還談什麼慎終追遠?「遠之」就是不會受到鬼神的迷惑,不以鬼神來設教,透過正確的做人處世、敦倫盡分、表裡如一,這個時候鬼神才會加被,幫助你發展利益眾生的事業,並不是凡事請教鬼神,而是要在聖人設教當中斷惡修善,懂得用「聖言量」,就是以聖人的言語作為處世標準,凡事要以人事為主,其次再求鬼神的加被,如此才算得上是一位智者。如果凡事求神問卜,鬼神告訴你東你就東,鬼神告訴你西你就西,那必然受到迷惑。所以辦政治一方面要懂得運用人事,要務民之義;另一方面要懂得運用祭祀的道理,這兩個合起來,才能辦出有智的政治。

 

四、樊遲問仁與孔子的回答

      樊遲接著問仁,本章孔子回答:「仁者先難而後獲」。「先難」就是先做艱難的事情,包括事務上的困難、心理上的困難,辦政治本來就要承擔艱難,否則艱難的事情難道要給老百姓去承擔?那做這個官有什麼意義呢?比如說水利、交通、教育、稅務,這些都很艱難,要推動政策、改變風氣都很難,設官分職也不容易,老百姓哪裡會做這些。

      「後獲」,第一是獲利、獲功,包括上級的獎賞、老百姓的擁護;第二個是獲義,這種先難的付出,會讓人對道理會越來越有體悟,因為很多人生的大道理,要透過實踐才有體悟,不能只是文句的了解。孔子帶弟子們去周遊列國,體會人情、體會各國政治、體會各種順境逆境,聖人的道理才會慢慢地感懷於心,所以說「力行近乎仁」,認真去做這些艱難的事情,慢慢能看到事功,那個仁心才是被考驗過的仁心,是純正的仁心,是有功效的仁心。

      宋儒說「只問耕耘不問收穫」,雪公老師說這個講得太不近人情了,若跟農夫講只問耕耘不問收穫,他又何必種田?如果辦難事沒有事功,又怎麼做得下去?仁者本來就是要努力做這些利人的事業,後面一定有功效,後面一定有利益,後面一定有義,懂得這些道理,就可以看出孔子其實回答問題都很務實,務實當中表達對這提問者的肯定。

 

 

雍也篇第二十二白話解釋

【經文】

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

 

【字詞解釋】

知:ㄓˋ,智慧。

 

【白話解釋】

      樊遲請教孔子,施政如何能稱得上有智慧?孔子回答:政治的重要任務是要教人民實行人倫十義,即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此事應當全力以赴,以克竟其功。其次還要教人民雖禮敬鬼神,但不要迷信,不必凡事皆求鬼神,應當注重人所應為之事。做到上述兩項政治的要務,就可以稱得上是有智慧了。樊遲又問孔子,施政如何稱得上有仁德?孔子回答:仁者辦有利於民之事,先忍耐困難,勞身勞心,衝破種種難關之後,得到成果。這樣可稱得上是仁者。

 

【章旨】

      此章言辦政治如何用仁與用智。

 

 

《論語講要》原文

      劉氏正義:「竊以夫子此文論仁知,皆居位臨民之事。意樊遲時或出仕故也。」

      樊遲問知問仁,以資施政。知同智。孔子分別答復何謂知,何謂仁。

      「務民之義。」依劉氏正義解說。務,猶事。民之義,就是禮記禮運篇所說的人倫十義。禮運篇:「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十者謂之人義。」

      「敬鬼神而遠之。」敬鬼神,而又須疏遠鬼神。遠,讀去聲。之,指鬼神而言。禮記表記篇引孔子的話說,三代皆敬事鬼神。「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遠之,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周人尊禮尚施,事鬼敬神而遠之,近人而忠焉。」劉氏正義說:「近人而忠,即是務民之義。」

      三代皆敬鬼神,而周家尊禮,更為重要。以禮敬而遠之,是敬而不侮慢。

      政治的要務,即以人倫十義化導民眾,教民敬鬼神以報德,然而不必凡事皆求鬼神。如述而篇說,孔子疾病,子路請禱。孔子曰:「丘之禱久矣。」不造惡事,所行皆善,無愧於天地神明,就是禱。如此,即是智慧。故云:「可謂知矣。」

      「仁者先難而後獲。」孔安國注:「先勞苦,而後得功。」皇疏:「范甯曰,艱難之事則為物先,獲功之事,而處物後。」

      此答樊遲問仁。孔子說,仁者先為其難,而得功則在其後。世間好事難成,仁者辦仁德之事,先忍耐其困難,一直做去,衝破種種難關,而後得其成果。此為難行而能行。禮記中庸篇說:「力行近乎仁。」故云:「可謂仁矣。」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