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留言
寫筆記
信息通知
昇降排序
169.孔子學習《易經》的功效第174課

本集課程重點包括:

一、「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諸家注解紛亂,到底怎麼解

      「加我數年」的加,《史記》說是「借」的意思,即借我幾年,或是加給我幾年,一聽就是孔子晚年的感慨。「五十以學易」,皇侃疏說,孔子此時已經年四十五、四十六歲,所以說加我數年,讓我五十歲來學《易經》,其實不然,孔子極為好學,渴望讀經學,如何會在四十五、六歲時才請老天爺再給幾年,讓我五十歲再來學《易經》。故應該是孔子拜託老天爺再給幾年吧,讓孔子能一一摸透裡面的含義,完整的解卦,以垂訓後世。

      《孔子世家》說本章的「五十」是講晚年,但孔子的晚年是七十幾歲,哪裡是五十歲呢?如果五十歲才學《易經》,又如何能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呢?「三十而立」就是見地的確立,懂得斷惡修善、趨吉避凶之道,這要從《易經》中來通達這些道理。

      朱子以為經文的「五十」是錯的,應該要改成「加我數年,足以學易」,此有改經之過。而《易經繫辭傳》說是用五十根蓍草來學《易經》,這也難圓其說,五十根蓍草算卦,半小時就能學會,何必要加數年。

      李炳南教授看了這麼多家注解都不滿意,他覺得本章的意義要在句讀上講究,在五跟十之間加逗號,變成「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就是加五年,或十年,可以學易,這就跟《史記.孔子世家》配起來了。程樹德《論語集釋》所引的龔元玠《十三經客難》,也是這樣分,李炳南教授說非常高興與這一家看法相同。

 

二、孔子對《易經》的喜愛與貢獻

      讀《易經》不容易,裡面含藏世間現象、吉凶禍福、趨吉避凶之道,孔子喜讀《易經》,韋編三絕,把編《易經》的熟牛皮繩子讀斷三次,可見其用功之深。

      孔子還寫了輔助《易經》的十種註解,叫作《十翼》,包括解易卦決定要義的〈彖傳〉、解卦象的〈象傳〉、解易經大意的〈繫辭傳〉,還有〈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及〈文言傳〉等文篇,統計為十篇。孔子愛好《易經》,並不是愛好算命之學,算命不過是其中的一個小作用,孔子用《易經》來反省、改正自己的過失,叫作「可以無大過」。

      《易經》是沒有體性的,完全看緣起、看場合、看時機因緣。卦象當中錯綜複雜,極其麻煩,要從多面相、多角度來看,知識背景夠多,經驗閱歷夠廣,看事情就愈精準,犯的過失就愈少,唯有遠離過失,才真能趨吉避凶。而孔子不只學《易經》,還傳承《易經》,像商瞿、子夏,都是孔子的傳承。

 

 

述而篇第十七白話解釋

【經文】

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白話解釋】

      孔子學習《易經》,即使到晚年仍孜孜不倦,並闡述了序卦傳、彖傳、繫辭傳、象傳、說卦傳、文言等。由於勤學易經,以致於把編書簡的牛皮繩都弄斷了三次。本章孔子還說:假若上天讓我再多活幾年歲數,或者五年或者十年,這樣的話,我對易學的研究,能通達卦象及言辭所闡述之義理,如此就不會犯大的過失。因為《易經》之道,能審時局勢、通達權變,不拘常格,且知宇宙人生吉凶禍福的真理,可以堅守做人的崗位,立身於正道。故通易學,可以無大過。

 

【章旨】

      此章孔子言求《易經》之道理可獲得的功效。

 

 

《論語講要》原文

      孔子何年學易,諸注紛紜難考。史記孔子世家謂在晚年。皇疏謂孔子爾時年已四十五六,故云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邢疏謂加數年方至五十,指四十七時。依世家晚年言,則五十學易不可解。依皇邢二疏,則在五十之前未學易,然又何能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哉。朱子以為五十是卒字之誤,改為「卒以學易。」但竹氏會箋云,說文五從二從又,卒從衣從十,無論以今文古文觀之,五與衣字形皆不相近,未可謂相似而誤矣。俞樾群經平議,疑五十為吾字之誤,蓋吾字漫漶,僅存其上半,則成五字,後人又加十字以補之。惠棟論語古義據王肅詩傳云,古五字為七,乃改五十為七十。此皆妄改經文,不可取法。又有據易繫辭傳大衍之數五十,謂非以五十之年學易,是以五十之理數學易,亦難圓說。

      竊以經文難明,或在句讀。若以五字為一讀,十字又為一讀,以為加我數年之補充語。以所加者或五年,或十年,以是學易,可以無大過矣。不限在五十之年學易,章句乃明。然猶不敢自以為是。後得程樹德論語集釋,所引龔元玠十三經客難,正作如是句讀。欣見古人有此說,遂從之。

      易之為書,廣大悉備,以言學道,要在始於悔過,終於無過。人不學易,雖有過而不知。孔子志於道,讀易韋編三絕,至老猶曰加年以學,且不自無過,故曰可以無大過。夫有過不自無,故能至於無,此聖人所以為聖人也。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