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留言
寫筆記
信息通知
昇降排序
184.唱歌也能與人為善第189課

本集課程重點包括:

 

一、聚會時客人唱歌,主人相和

歌特別是在宴客的時候,客人唱歌,主人來和,這是一種禮節,也是一種情誼。古人唱歌的譜是樂曲,其樂詞像詩一樣,可以取自《詩經》,或者是自己作詩。孔子喜歡彈琴唱歌,像孔子一行厄於陳蔡,或是在匡地被圍困時,孔子都彈琴唱歌,展現內涵,化解危難。本章孔子與人聚會,客人唱得很好,孔子「必使反之」,一定請他再唱一次,孔子再跟他和。

 

二、唱歌跳舞可以表達心聲

孔子二十九歲,向師襄學樂曲,三十五歲到周朝,向師曠學樂理,也曾至齊國,聽聞韶樂,知道韶樂是盡善矣,他也對武樂非常了解,《樂記》裡面講到,當說話不能夠表達心聲時,便會用吟詠的方式來表達;吟詠不足以表達心聲時,就會用跳舞的方式來表達,所以唱歌跳舞,都是表達心聲。不同場合的唱歌跳舞,可以表現歡樂,也可以表現莊重,還可以表現客人被主人招待歡樂的情誼、主人招待客人的誠意。 《孝經》上說:「移風易俗,莫善於樂」,音樂可以調整人的身心狀態,趨於和平,樂在不同場合有不同應用,例如喪葬之禮,悲傷的音樂,引人的哀戚之情;宗廟祭祀的音樂,莊嚴肅穆,引人產生恭敬心;婚禮或是慶禮,快樂的音樂,引人歡樂的氣氛,若音樂教育能好好發展,風氣容易歸於淳厚,還可以培養高尚的人格。這樣的風俗下,他不招商,商人自來;他不招人才,人才都會來歸;他不拼經濟,經濟會變得很好。

 

三、主客之間的情誼

客人來訪,即席唱歌,表示很高興接受主人的招待,主人不能漫不經意,此時對客人最好的讚歎就是請他再唱一次,欣賞其調、韻、心志,如此兩人的交往,就不是普通的交往。《禮記‧學記》說:「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很會唱歌的人,會讓他人繼他的聲,跟著他學進來,好像參加合唱團,有人聽到合唱團美妙的歌聲,就想要加入。善教者會使人繼承他的心志,像孔子就是善教者,所以弟子們都會繼承孔子內聖外王的心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心志。 孔子懂得活絡氣氛,不論是在外交場合,賓主盡歡的場合,招待朋友的場合,孔子都是最稱職的主人,在和當中,可以學對方的調、譜,也可以自己做詩來和。李炳南教授曾經在《雪廬詩文集》裡面,與孔德成先生相和,其中一些和詩,不但和的字句一樣,連平仄、韻母、韻腳都一樣,可見水準之高!可是李炳南教授說:「今日之下,不能請人家和,和則失禮。」時代已經不興這一套了,硬是實行,反而讓人難為情。中庸之道很重要,禮在不同場合,有不同的展現,因為孔子好學,他才知道禮要這樣運用,《孟子‧公孫丑》說:「善與人同、舍己從人、樂取於人以為善之德」,最高的善,就是要善與人同。這種場合,不但能夠讓好的詩、好的韻、好的調流傳,還能使賓主盡歡,取他之長,與人為善,彼此結下很深的緣。

 

 

述而篇第三十二白話解釋

【經文】

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

 

【白話解釋】

古人宴客的時候,有音樂有唱歌,如果聽到客人吟的詩或唱的歌非常好,就請客人再吟唱一遍,自己陪著客人唱和一次,這是禮的表現。 本章是孔子在家舉行宴會,席間請客人唱歌,若見客人唱得好,必請他再吟唱一遍,且陪客人唱和,此雖是很小的舉動,卻是一種像向他人學習,不掩人善,內無勝人之心,外乃成人之美的善舉,也是一種相處的禮節。

 

【章旨】

藉歌唱之事,見孔子樂善無窮之心懷。

 

 

《論語講要》原文

古時宴客,有歌有和,禮也。孔子與客人歌,若見歌之善者,必請客人再歌一次,然後自己和之。聖人虛心學習,於此可見一斑。古人和詩,亦是禮,今人不會詩,令人和之,則失禮矣。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