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留言
寫筆記
信息通知
昇降排序
187.祈禱的要義第192課

本集課程重點包括:

一、孔子生重病,子路禱告

「子疾病」,疾加上病,就是病重,病得不醒人事。「子路請禱」,子路禱告請神明保佑孔子趕快痊癒,可看出師徒的感情深厚。孔子病好醒轉後,有人對孔子說,你生重病時,學生子路一直禱告,請求上蒼不要降災。孔子問子路是否有這件事,子路回答有的,並舉誄辭上面說:「禱爾于上下神祇。」爾是語助詞,無義。根據誄辭,遇到事情,就要禱告上下神祇,即向天地神明禱告,祈求消災免難。有人說誄是筆誤,應是「讄」,即活人生病的時候,幫助他在神明面前,讄述他的功德,或是幫他懺悔業障,請求神明原諒他。如果是誄,就是死後,在神明面前,誄述生者生前的功德,就像孔子過世的時候,魯哀公來哀誄,哀誄就是來誄述孔子的功德。其實誄也通讄,這兩個字都可以。

 

二、孔子說自己禱告很久了

子曰:「丘之禱也久矣。」孔子說,我禱告已經很久了,禱告的目的,是要告訴神明不要降災,因為我要報德、報公,既然平常就在做功德,我就是合於禱。因為禱告本來就是要把自己所做的善、所懺的惡,求神明加被。不可能造了一大堆惡,再請神明加被,一定是本身斷惡修善,再禱告神明降福,這才合乎禱。

孔子並未拒絕子路的禱,只是告訴子路,我平常已經事事合乎禱了。至於生重病,那就是天命。可見很多事可以藉著禱告來轉變,也有很多事是無法藉著禱告來轉變的,像冉伯牛染惡疾,禱告也無用,這就是天命。生、老、病、死,尤其壽命盡時,那是天命,此時就要看蒼生有沒有福報,蒼生有福,則孔子可以超越難關;蒼生無福,孔子就過不了關,孔子的命運,跟天下蒼生的命運綁在一起。

 

三、事事如禱的修學法

 

事事如禱當中,還包括平常時期,所謂慎獨,就是在大家都沒有看到的時候,要當成大家都在看你,叫作十目所視,十手所指,鬼神都在暗中觀察、看破我們,《詩經‧大雅》文王說:「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自求多福,其實就是事事如禱。平常事事如禱的修學法很重要,求加被的心態也要有,這種祭則得福、慎終追遠的心,是文化的修養之一。

 

 

述而篇第三十五字詞解釋

【經文】

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有諸。子路對曰:有之,誄曰「禱爾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禱久矣。

 

【字詞解釋】

誄:ㄌㄟˇ,讄字的同音假借字,為活人累敘功德,求福免災之詞。

 

【白話解釋】

孔子病得很重,子路禱告鬼神,請求保佑孔子病癒。子路請禱這件事情孔子並不知道,後來孔子病好轉了,聽說病中子路為他祈禱,就問:有禱請於鬼神這回事嗎?子路回答:有用讄辭向神祇禱告這回事,隨又補充說,讄辭上講到:「向天神地祇祈禱」。孔子便說:何能等到病時,我禱告已經很久了。

 

蓋孔子平時言行純善,絕不違背天地神明,一切合乎道義,此即長久的祈禱。不必等到疾病之時,再求神相助。這章書無異是聖人提示祈禱的要義。

 

【章旨】

此章記孔子不諂求於鬼神也。

 

 

《論語講要》原文

疾病,是重病。請禱,集解包咸注:「禱請於鬼神。」意思是向鬼神禱告請求。有諸,集解周生烈曰:「言有此禱請於鬼神之事乎。」諸字是「之乎」的合音字。誄,說文引論語此句是「讄曰,禱爾于上下神祇」,可知許氏所見的論語版本,是讄字。誄讄二字音同而義不同。誄是累舉死者生前的事跡,以定其諡號。讄者是為活人累敘功德,求福免災。此處誄字應當作讄字,今本作誄,劉寶楠以為這兩個字可以通用。竹添光鴻以為,因讀音相同而誤。現在不妨把誄當作讄的同音假借字。禱爾于上下神祇,是子路所舉的成語。

爾字一作代名詞,當你字講。一作語助詞。弟子對師不應稱呼你我,應作語助詞。上下神祇,就是天神地祇。

孔子病得很重,子路禱告鬼神,請求保佑孔子病愈。後來孔子病好轉了,聽說病中子路為他祈禱,就問:「有禱請於鬼神這回事嗎?」子路對答:「有這回事」,隨又補充說:讄辭說,「向天地神祇祈禱」。孔子便說:「何能等到病時,我自己很久就在祈禱了」。

孔子平時言行純善,決不違背天地神明,事事如禱,所以說:「丘之禱久矣」。此是無日而不禱之意。既然平素就事事如禱,為甚麼還罹患重病呢?那就要歸於天命了。例如孔子問伯牛疾病時,歎說「命矣夫」。這章書無異是聖人提示祈禱的要義。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