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留言
寫筆記
信息通知
昇降排序
189.君子與小人的心境之別第194課

本集課程重點包括:

一、君子坦蕩蕩

君子跟小人的差別,要在心量上、心境上來分。「君子坦蕩蕩」,坦即平坦、一望無際,就像從青海進入西藏時,那一望無際的平原。蕩有三點水,故坦蕩蕩又像大海一樣,看不到邊。

 

就像衛國的公叔文子,提拔他的家臣大夫僎,成為國家的大夫,跟他平起平坐,又像鮑叔牙提拔管仲在自己之上,他們都是胸懷、心境寬廣。反面來說,要像清朝大儒李二曲講的,沒有名利的繫縛,所以心胸非常開闊,如同《易經》上說:「居易以俟命」,講究趨吉避凶,凡事替別人著想,而能內省不疚,司馬光曾說:「事無不可對人」,一個人獨處時,隱微處不會去計較個人的得失,不會產生傷害別人的想法,不會挾帶忌妒、報復、瞋恨,這就是坦蕩蕩的各種形容。正面來說,坦蕩蕩也必須學習君子、聖人之道,否則很多鄉下人,也是一生慈祥善良,不愧對他人,但是君子的坦蕩蕩,還包括做出很多利益別人的事情,結很多善緣,心情感到舒服坦蕩。

 

二、小人憂懼、患得患失

「小人長戚戚」,長就是指時間長,戚戚是憂懼、患得患失,害怕失去做官的利益俸祿、地位,所以常常去揣摩他人的心情,行事像老鼠一樣膽小,一有風吹草動,便害怕地到處打聽消息,一有升遷的管道,便恐懼得不到,聽到可能被罷官的傳言時,又緊張得不得了。

 

戚戚的第二種解釋是促促,也就是迫縮,心胸被壓縮,壓縮就不舒服,因為患得患失、斤斤計較,好像被壓迫在一個小房間裡面,走不出去。無法不在意他人曾經對我的傷害,對我的譏諷,得到的害怕失去,失去的害怕得不到。

 

三、如何遠離憂懼、患得患失

 

要知道名聞利養就像天上的浮雲,一方面要知道小人的長相,一方面還要懂得突破困境的方法,不要太去在意世間的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八風,即便眼前被人栽贓誣陷,也只是浮雲,時間久了都會得到證明,就像發財要靠時間長,去累積財富,人格、事功也要靠時間去累積,所以要坦蕩蕩地面對各種順逆境、毀譽、稱譏等這些世俗的風浪,更重要的是在坦蕩蕩當中,能夠懷德、懷刑,懷德是把心安在仁德上,做出利益大眾的事功,懷刑是內心有典型,包括見賢思齊、以文會友,那才有意義。《論語》上說:「十室必有忠信,未嘗如丘之好學」,坦蕩蕩的人,也必須好學,一般人的坦蕩蕩只是我跟世間人沒有什麼利害關係,但君子的坦蕩蕩是能夠不受利害關係的牽絆,在做出事功後的毀譽參半中,反而心胸坦蕩,這種坦蕩蕩,才是真正的坦蕩蕩。

 

 

述而篇第三十七白話解釋

【經文】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白話解釋】

 

孔子說:君子的心境平坦廣大,因為君子不被名牽,不為利役,毫無所求,俯仰無愧,心理何時何處都能安然自在,所以是坦蕩蕩。而小人患得患失,害怕名聞利養得不到或失去,所以不是被名所牽,便是為利所役使,做名利的奴隸,以致內心被壓迫得喘不過氣來,常處於憂懼之中。

 

【章旨】

此章言君子小人心地氣貌不同也,讀之反省可以進德。

 

 

 

《論語講要》原文

坦蕩蕩,是說君子的心境平坦廣大。長戚戚,鄭康成注為多憂懼,黃式三論語後案引詩經小雅節南山「蹙蹙靡所騁」,以為戚戚就是蹙蹙的正字,是迫縮的意思,與蕩蕩相反,依訓詁學講,此解為是,然將戚戚注為憂懼,也能適切的說明小人之心。

這章書是孔子辨別君子和小人兩種相反的心理。君子何以坦蕩蕩,小人何以長戚戚,程氏集釋引李二曲四書反身錄,解釋得很好,他說:「君子不為名牽,不為利役,便俯仰無愧,便坦蕩自得。小人不為名牽,便為利役,未得患得,既得患失,便是長戚戚。」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