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留言
寫筆記
信息通知
昇降排序
194.曾子臨終之言給我們的省思第199課

本集課程重點包括:

一、曾子病重

曾子這位大賢,在臨命終時,會對學生說什麼話?照理說,曾子學有所成,傳承孔子的道統學問,桃李滿天下,楚國還想聘請他當上卿大夫,這樣的人物回首這一生,應該會滿意於自己的豐功偉業,結果本章卻不然。

 

「曾子有疾」,疾就是病重而且病的急,有註解說「召門弟子曰」,是曾子從昏迷中醒過來,其實不是,曾子或許是病重、奄奄一息,但是腦袋卻很清楚,就像那些修行有成的人,臨命終時,就算嘴唇乾了、身體枯槁、氣力羸弱,可是神識是清楚的。

 

二、曾子臨終的交代話

家人及孩子是曾子的血脈傳承,而學生才是他心法的傳承,所以此時曾子召喚門弟子,要講臨終的交代話,到底曾子秘密的心要是什麼呢?曾子對學生說「啟予足,啟予手。」打開棉被看看我的腳,看看我的手。此舉可以對應《孝經》上說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意思是:「父母親給我健全的身體、健全的手腳,我現在要過世了,還給父母親健全的身體與手腳」,表示孝道的開始,學道的功能就是趨吉避凶,除了表現在手腳俱全,還表現在孩子們、學生們都在旁邊護念,這都是道經營的氣象。

下面曾子說「我為什麼手腳俱全?我是怎麼經營道的?」叫做《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曾子舉《詩經‧小雅》裡面說的,「戰戰」是恐懼、發抖的樣子,「兢兢」是戒慎、謹慎的樣子,叫做恐懼戒慎,其覺受就是「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像走在深水潭的邊緣,也像踩在春天的薄冰上,要用手杖一步一步試著走,意思是人生要步步為營,恐怕墜落、陷入苦難的深淵,或是陷入名聞利養的網子裡面,掉入萬丈深淵。

俗話說:「走錯一步棋,滿盤皆淒涼。」下錯一目棋,有時候都補救不回來,所以君子要懂得趨吉避凶,要從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做起,從不要闖紅燈、不要酒駕、不要走入聲光場所、不要入亂邦危國,不要好勇打架,不要在危牆下立,也不要為非作歹,或是收受賄絡等等做起。有心要利益世道人心的人,職位愈高,承擔的責任愈大,別人愈會用名聞利養跟女色來網捕你,或者逢迎諂媚,此時要小心。能夠充實自己,做出利益眾生事業的人,本來就挾帶著很多名聞利養、福報,但是要知道福禍相依,大福當中藏著大禍,小福當中藏著小禍。

 

「而今而後」,現在或者等一下就要死了,「吾知免夫」,我知道免了,不再有機會傷害身體,也不再有機會損道,終於可以安心了,曾子有別於一般人面臨死亡的呼天搶地、措手不及。換句話說,維持到最後的臨命終,就是孝道最高的表現,叫做「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终也。」

 

三、孝要面面觀

臨命終手腳俱全是孝道的表現,可是《禮記》上曾子又說「戰陣無勇非孝」,戰場上不勇敢也是對父母不孝,可是打仗容易失去性命,應如何解釋?這要另當別論,此時動用武力,是為了保家衛國,所以即便戰死沙場,都屬於孝,尤其當此國家是明君在位、民風純厚,更要保家衛國,就像魯哀公十一年齊魯之戰,當時十四歲的小孩汪錡拿著武器,保家衛國死了,孔子還讚歎他是一個執干戈、保衛社稷的人物。戰陣有勇,表現的是忠,忠就是大孝,所以表現孝道的方式很多種。孝要從不同面向來看,同樣的,道也有不同面向的展現。

 

 

泰伯篇第四白話解釋

【經文】

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

 

【白話解釋】

 

曾子病得很嚴重,自料將要去世,便召他的門弟子來,囑咐他們說:掀開我的棉被看看我的腳,看看我的手,我平常是那樣小心地保護身體,未嘗毀傷。《詩經‧小旻》上說:「戰兢戒懼,像站在深水岸邊,惟恐墜落下去,又像是走在消薄的冰上,惟恐陷入冰下的水裡。」我的手腳俱全就是來自戰戰兢兢,時時刻刻謹慎小心,從今以後,我知道自己可以免於損道了,小子們。

 

【章旨】

人的一生偶一不慎,就有失足陷身之危,因而必須戒慎恐懼、臨淵履薄。重孝道的曾子以不敢毀傷父母所遺的身體髮膚,以全孝道。

 

 

《論語講要》原文

啟予足,啟予手:集解鄭玄曰:「啟,開也。曾子以為,受身體於父母,不敢毀傷之,故使弟子開衾視之也」。

詩,是引詩經小雅小旻篇。

戰戰兢兢三句,毛詩傳:「戰戰,恐也。兢兢,戒也。如臨深淵,恐墜也。如履薄冰,恐陷也。」

曾子病得很重,自料將要去世,便召他的門弟子來,囑咐弟子們啟視他的腳和手,表示他的身體未嘗毀傷,接之便引三句詩,說明他平時是那樣小心的保護身體。這三句詩的大意是說:戰兢戒懼,像站在深水岸邊,惟恐墜落下去,又像走在消薄的冰上,惟恐陷入冰下的水裡。他告訴弟子,從今以後,他自知可以免了,最後呼弟子一聲「小子」,要他們記住。

人皆有死,但有不死之性,普通人不知此理,不能率性修道,以致如易經繫辭傳所說「精氣為物,游魂為變」,任其生死變遷。曾子是學道之人,了解死生原理,所以不怕死,只怕損道。道有體用,體是性,用是仁。性不可得而聞,但可以仁來修明。仁的根本就是孝道。孝經以不敢毀傷身體為盡孝之始,以立身行道為盡孝之終。曾子力行孝道,平素功夫就是「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不敢一時疏忽,直到面臨身死,才敢說一個「免」字。免就是免於損道,這是曾老夫子對弟子最切實的身教。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