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留言
寫筆記
信息通知
昇降排序
204.泰伯篇第十四章:掌握學習核心知道進退時宜第209課

本章重點

一、好學才有出路

    信仰很重要,信仰就是確信要往什麼方向走,要達到什麼目標,抉擇有時候比努力還重要,比如親近善知識,遠離惡知識,這種抉擇就是殊勝的抉擇。本章告訴我們,對於什麼樣的內涵要有信仰,而且要堅持到底。

    「篤信好學」,篤就是厚的意思,對於好學這件事情有深深的信仰,相信好學是出路。好學當中,有學道、學藝,學道有世間道、有出世間道,這些都是趨吉避凶、離苦得樂之道。學藝例如技能、各領域的知識等等,一般人比較在藝上講究,因為要在世間謀一口飯吃,或是得到上層的重用,都跟才華、才情有關。好學是把自己培養成人才的唯一方法,把自己培養成人才,才是真正的出路,要對這件事情篤厚的相信,從好學當中培養自己的品德、能力、才情。

 

二、守死所善之道

    「守死善道」,守死所善之道,所善之道特別是經學的義理,它可以通往世間跟出世間的安樂,這些都是聖人抉擇出來的,透過經學,我們有了眼力,再透過對世間各領域的好學,培養入世的各種能力,這樣的人能夠弘揚、發揮經學。可見人生的指引,一個是篤信,一個是守死,至死不渝。

 

三、危邦不入,亂邦不居

    我們要藉著世間各領域的學問去推展經學的義理,必須講究一個原則,就是「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危是將要亂的意思,即小人當道,雖然還沒亂,可是將要亂,比如小人為謀一己之私,貪贓枉法、營私舞弊,國家風氣一定烏煙瘴氣,此時就不要入這個國家。就像孔子本來要到晉國,可是聽到趙簡子把竇犫鳴犢跟舜華都殺了,孔子就不去了,因為人才、君子都被殺了,這個國家還有什麼可為?

    亂邦不居,是已經發生內亂,比如兒子殺父親,臣子殺國君,像孔子在衛國時,蒯聵、蒯輒父子爭國,即將發生內亂,留之無義,此時要趕快離開,避免招來禍患。此舉並非自私的明哲保身,而是這個國家不是弘道的環境,君子要懂得避開。

 

四、國家有道則展現才華,無道則隱藏才能

    「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天下有道就是君子當道,為政者以公心來辦政治、辦教育,見就是顯現,此時就要顯現自己的才能、才華,被領眾者所用。天下若無道,就要隱居起來或是離開,隱包括隱於朝廷,或者當個安分守己的公務員就好,也可以隱居於山林,甚至是逃出去。

    「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國家有道,可以讓自己有功於國,而且有俸祿,結果卻貧且賤焉,貧是窮困,賤是地位低,這表示能力不足,盡不上一點心力,無功於國,當然羞恥。

    邦無道的時候「富且貴焉」,這個富貴可能是貪贓枉法、跟小人同流合汙得來的,這樣的富貴很可恥。但如果是逃到其他有道的國家,富且貴,或是自己經營事業,有很好的收入,這又另當別論。

    本章告訴我們,人生要有信仰,還要有守死的善道,要當一個待價而沽的人才,慎重抉擇自己的出路。

 

泰伯篇第十四白話解釋

【經文】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字詞解釋】

見:音同「現」,出仕為官。

 

【白話解釋】

    孔子說:深信古代經典所詮釋義理,是文化的核心,是人生的出路,所以要好好學習,並堅守經典詮釋的正道,至死不變。而好學、守正道要有安定的環境,所以不可以進入政治不上軌道有動亂危機的國家,也不可以居住於已經發生弒君弒父之亂的國家,否則不但妨礙學習,還有可能受到池魚之殃。遇有道之邦,可以行道傳道,則可出現為官辦政治,以利道的推展。假使天下國家都無道,那就不要出現,歸隱反而有利。若國家有道,而我貧賤,可見我對國家沒有功勞,是很可恥之事。若國家無道,而我富貴,此富貴是與小人同流合汙,逢迎君主而得來,也很可恥。

 

【章旨】

    此章勉人以學道為主,同時提示學者,無論求道行道,都要知道時宜。

 

《論語講要》原文

    好學是求道的基本條件,不好學,不能得道,此理必須深信。善道的善字是動詞。守死善道,是堅守所善的道至死不變。

    好學、善道,要有安定的環境,否則有妨礙。危邦是政治不上軌道有動亂危機的國家,不可以入。亂邦是已發生弒君弒父之亂的國家,不可以居,要趕快離開。入危邦,居亂邦,不但妨礙好學與善道,且有池魚之殃。

    天下有道則見者,見音現,遇有道之邦可以行道傳道,則可出現而為仕。假使天下各國皆無道,那就不能出現,只好歸隱。

    國家有道,而我貧賤,可見我無功勞,可恥。國家無道,而我富貴,此富貴如何得來?可恥。

    這章書是勉人以學道為主,同時提示學者,無論求道行道,都要知道時宜。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