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留言
寫筆記
信息通知
昇降排序
206.泰伯篇第十六章:孔子所讚歎的美好音樂第211課

本章重點

一、魯國的禮樂

    音樂很重要,一個國家的禮就代表此國的文明,即生活的內涵、品質,那還有音樂的經營,都是讓這個國家處於快樂中,文明當中還包括各種的名聲、教化,各種的生活的便利,就是一個國家進步的象徵。

    魯國曾經是一個禮樂治國的國家,很可惜為政者不上進,導致很好的政治成果慢慢消亡。「師」就是管理音樂的長官,比如音樂部的部長,其名稱叫做摯,這個官像大師,大師摯是魯國掌音樂的官,「之始」指祭典、慶典的開始,剛開始的時候,樂師就帶著這些樂工們上台,大師登上堂,其他唱歌或是彈奏樂器的樂官就在台下,開始的時候他們可能會唱誦《詩經》裡面的〈鹿鳴〉作為迎賓,或是讚歎為公發心的人,或者是讚歎君子求賢,總而言之,一個國家不外乎迎賓往來、外交關係,臣子的為公發心,以及國君的求賢,期間有唱歌,還有吹笙、彈瑟,最後合樂,要結束的時候,一面奏樂、一面唱歌,奏樂像是吹笙、彈瑟、唱歌,唱的是《詩經‧周南》裡面的〈關鴡〉、〈葛覃〉、〈卷耳〉,還有召南的〈鵲巢〉、〈采蘩〉、〈采蘋〉,我們可以想像場面音樂齊名的壯觀。

 

二、音樂演奏結束後的蕩氣迴腸、餘音繞樑

    「關鴡之亂」就是最後音樂跟唱歌合鳴,亂就是治理得非常好,音樂跟唱歌搭配得恰到好處,這六篇曲目唱完以後,叫做「洋洋乎盈耳哉」,乎是語尾助詞,洋洋就是孔子讚歎太美了,盈耳是整個耳朵滿滿的都是音樂,此時大師摯領著盲樂師們都離開了,音樂雖然結束了,但是蕩氣迴腸、餘音繞樑,此時孔子整個耳朵都充滿音樂,不管是樂曲彈奏,還是歌詞,都實在太美了。

 

三、治國要像音樂般和諧

    魯定公十四年,季桓子送女樂給魯君,魯君怠忽職守,魯國的樂官、人才都離開了,孔子也去周遊列國,孔門的弟子也從官場裡退出,魯國開始禮崩樂壞,孔子回到魯國後,重新刪詩書,把《詩經》三千篇刪成三百零五篇,還有六篇只有篇名,再把三百零五篇的詩都做譜,大詩摯那時已經沒有在魯國了,這種能讓孔子覺得洋洋乎盈耳哉的人才已經不見了。可見人才的培養很難,流失很快,魯國當時是保有禮樂的大國,周公之美盡在於魯國,可惜魯國變成危城,小人當道,魯定公沉迷於女色,季孫大夫等囂張跋扈,這些人才跑了以後,整個國家雖然維持形式,但是內涵都漸漸消失,非常可惜。

    古代的音樂治國是非常美的,治國就要像音樂這般和諧,飽含音樂的水準、藝術的內涵,從中可以看出對道的經營,如果國家好好運用人才的時候,可以發展成一個強國,可惜魯國失去這樣的機會,讓人扼惜,本章給今日治國的為政者很好的反思。

 

泰伯篇第十六白話解釋

【經文】

子曰:師摯之始,關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

 

【字詞解釋】

亂:樂曲終了,所有樂器的合奏。

 

【人物介紹】

師摯:魯太師,是管理音樂的長官,名摯。凡是大祭祀,或其他重要典禮,開始時,都由太師率領學音樂的瞽人登堂唱歌。

 

【白話解釋】

孔子說:魯太師摯率領瞽人登堂唱歌開始,到典禮完成,歌、笙、瑟等全部合奏,所奏的辭譜就是《詩經》裡的〈關雎〉、〈葛蕈〉、〈卷耳〉、〈鵲巢〉、〈采蘩〉、〈采蘋〉六篇。孔子聽到師摯樂團唱歌奏樂,自始自終,滿耳朵都洋溢著優美的聲音,讚歎洋洋乎,即是大飽耳福,如今人讚歎的繞樑三尺。

 

【章旨】

此章美正樂之音也。

 

《論語講要》原文

    師摯是魯國掌管音樂的太師,名摯。

    關雎之亂的亂字,可依清儒劉台拱論語駢枝,以及凌廷堪禮經釋例等解釋,當「合樂」講。

    周代各種典禮,例如祭祀,鄉飲酒、大射、燕禮等,都有音樂演奏。樂譜已經失傳,樂辭就是詩經裡的詩篇。在典禮時所演奏的音樂,分為唱歌、吹笙、歌與笙相間的吹唱,最後歌笙瑟等全部合奏。

    周禮春官太師和儀禮大射都說,凡是大祭祀,或其他重要典禮,開始時,都由太師帥領專學音樂的瞽人登堂唱歌。典禮完成,歌笙等全部合奏,名為合樂,所奏的辭譜就是詩經周南裡的關雎、葛覃、卷耳,召南裡的鵲巢、采蘩、采蘋,合為六篇。

    師摯之始,就是魯太師摯帥領瞽人登堂唱歌之始。關雎之亂,就是最後所奏關雎等六篇詩的合樂。說關雎一篇,即包括其他五篇。

    孔子聽師摯奏樂,自始至終,都感覺非常美,所以讚歎說:「洋洋乎,盈耳哉」。鄭注:「洋洋盈耳,聽而美之。」劉氏正義:「言聽而知其美也。後漢書延篤傳注,洋洋,美也。」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