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留言
寫筆記
信息通知
昇降排序
210.泰伯篇第二十章:孔子歎美帝堯第215課

本章重點

一、堯的繼位及對國家的貢獻

    孔子的典範是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因為他們具有君子的形象、聖人的氣度,學習文化,就是要學習聖人,學習君子。泰伯篇的二十章、二十一章、二十二章,分別來讚歎堯、舜、禹,從中可看出孔子對典範的了解與切入的角度。

    「大哉」是總讚堯,「堯之為君也」,古人除了有內涵,還要能辦出事功,辦政治最能讓各行各業興旺,也能夠導正教育的本質。堯是五帝之一,五帝即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帝嚳的長子本來是國君,後來帝嚳讓位給他弟弟陶唐侯(即堯),堯又稱為帝堯、唐堯、陶唐氏,距今約四千年以上,堯是各部落的共主,是大家佩服的對象,也是第一個受封的朝代,唐堯的唐指他封於唐的地方。堯十五歲的時候,哥哥把王位讓給他,堯在位大概七十年。

    堯對國家的貢獻非常大,像一些政治制度、愛民政策,比如推行曆法,讓老百姓知道農時,知道怎麼依天時來耕種,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每三年有一個閏月,都從堯開始的。堯年紀老了,本來要讓位給四嶽,四嶽就是四個部落,要選其中一個賢能的,但是四嶽都公推舜,堯便把帝位讓給舜,傳賢不傳子,開禪讓政治的先河。

 

二、孔子讚美堯帝的崇高、大公無私

    堯有兩種偉大,第一種叫做巍巍乎,第二種叫做蕩蕩乎。「巍巍乎」指堯崇高,像山一樣高聳入天,「唯天為大,唯堯則之」,天又高又大,孔安國說「則」是效法,朱子說是準則,以效法的講法為佳,因為堯最能夠取法於天,天最崇高、偉大,天不特別厚愛誰,對萬物是無私的潤澤。堯也如此,以民為先,為國為民,沒有疲倦,就像天的運行,無私又精進,自強不息。

    「蕩蕩乎」,蕩蕩指廣遠,沒有邊際,講的是大公無私,愛民的胸懷,是非常寬廣的,尤其堯的無為而治,風氣經營好到大家都自然向善。堯晚年出遊看看施政五十年的績效,民間有一首擊壤歌叫做「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代表老百姓沒感覺到帝王的存在,自由自在,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民無能名焉」,人們只感受到世界很公平,治安良好、生活享受、物價平穩,能夠依時來耕作,彼此和睦共處,好像不需要政府,因而沒辦法形容堯到底有什麼功德,看不出堯在為國舉才,培養人才團隊,最後傳位給有德有位的舜,這是對老百姓最寬大的愛護,叫做蕩蕩乎,心胸實在太寬大了,老百姓竟然不知道他這麼偉大。

 

三、堯帝看得到與看不到的功績

    堯大家看得到的功績叫作「巍巍乎,其有成功也」,堯的功業非常崇高,「煥乎,其有文章」,煥乎就是光明,堯的文章禮樂制度、曆法、政治制度,讓國家太平,這一分是可以被彰顯的。至於他幕後的能耐、智慧胸懷、德能的經營、人才團隊的拔擢,乃至於讓賢,創造風氣,都是老百姓感覺不來、無從形容的。以上告訴我們,學習文化的人,要培養自己崇高的人格、寬廣的胸懷、攝眾的能力,以及安邦定國的氣度與才能。

 

泰伯篇第二十白話解釋

【經文】

子曰: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

 

【字詞解釋】

則:取法。

文章:堯的各種事業典章。

 

【白話解釋】

孔子說:堯這樣的帝王真偉大阿!天德巍峨高大,無人能比,唯獨堯的大德,才能效法天德與天德相合。堯的大德廣遠無際,民眾無從知其內涵而讚歎。受其恩惠而不知。百姓能知而讚歎的是,堯的各種崇高煥明的事業及典章制度,這些是可以看得出來的,這些禮樂制度,創造光輝燦爛的文化,成為三代禮樂文物的基礎。

 

【章旨】

此章歎美堯的天德、禮樂制度與事功。

 

《論語講要》原文

    「大哉」是孔子總讚堯帝為君之辭。巍巍乎,唯有天是如此高大。天之高大,唯堯能則之。孔注:「則,法也。」堯能取法乎天,堯即如天之大。蕩蕩乎,堯的大德廣遠無際,民眾莫能名其狀況。民所能名者,惟在「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而已。成功,文章,就是堯的各種事業典章,崇高煥明的可以看得出來。

    皇疏引用王弼注解:「蕩蕩,無形無名之稱也。夫名所名者,生於善有所章,而惠有所存,善惡相須,而名分形焉。若夫大愛無私,惠將安在,至美無偏,名將何生。故則天成化,道同自然。不私其子,而君其臣。凶者自罰,善者自功。功成而不立其譽,罰加而不立其刑。百姓日用而不知所以然,夫又何可名也。」這一段注解把堯帝的事功與禪讓的美德說得很明白。

    堯治天下,煥乎其有文章。文,是各種事業。章,是一事有一事之規矩,有章不亂。太平無事,民眾安然受其恩澤而不知。史書記載,堯帝出遊康衢,有老人擊壤而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當時人民安然自在,可想而知。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