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留言
寫筆記
信息通知
昇降排序
222.子罕篇第十章:見特殊人物的心態與禮節第227課

本章重點

一、孔子見到齊衰者

    「子見齊衰者」,齊衰指喪服,斬衰、齊衰都是粗麻所做,斬衰是父母之喪,不縫邊緣,服制三年。齊衰次於斬衰,因其縫齊,所以稱為齊衰,齊衰比如孫子為祖父母守喪,或是出嫁的女兒為父母守喪等。子見齊衰者是講齊衰以上,不包括大功、小功和緦麻,斬衰、齊衰都是重喪,對能夠敬孝守喪的人要敬重,還要有同情心,感同身受,如《論語》說「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孔子聽到喪事或住在喪家旁,都不會吃飽,跟喪家同哀。

 

二、孔子見到有爵位或祿位者

    第二個孔子見「冕衣裳者」,有人說冕衣裳是喪服,其實不是,前面的齊衰已經講完喪服了,此處的冕是帽子,衣裳是上衣下裳,冕衣裳代表朝服,朝服有兩種,一種是爵位,一種是祿位,爵位就像古代的上大夫、下大夫,像季孫大夫就屬於上卿大夫,是世襲而來,祿位比如孔子是下大夫兼大司寇,下大夫是爵位,大司寇是祿位,像季孫大夫是大司徒上卿大夫兼大司徒,上卿大夫是爵位,大司徒是祿位,冕衣裳可以是爵位也可以是祿位。

 

三、孔子見根缺者

    第三個是孔子見到根有缺陷者,例如眼根缺陷是眼瞎、耳根缺陷的是聾子、舌根缺陷的是啞巴。《常禮舉要》說「與殘疾人見面,須格外恭敬」,此處只是舉出瞽者(眼睛看不到)來說,像孔子招待盲樂師,會告知盲樂師各種注意事項,並將在場的人一一介紹給他,讓他說話有所顧忌,使盲樂師雖無肉眼可看,但有心眼通達。以前堯時期不會欺負鰥寡孤獨這種弱勢,舜時期也一樣,文王時期甚至還會照顧鰥寡,辦慈善救濟院等等。

 

四、孔子見到以上三種人的態度

    「見之,雖少必作」,孔子見到齊衰者,哪怕他年紀輕,「必作」,躺的要坐起來,坐的要站起來,站起來的要換位子,用這樣的禮節來表達對他們敬孝守禮那一分的尊重、恭敬,內心是感同身受。見到有爵位或祿位者,「雖少」,可見是世襲的,因為〈曲禮〉叫做「四十始仕」,四十歲成熟了才開始做官,而在年輕時即享有地位、爵位的世襲者,孔子也要表達恭敬,比如季康子在孔子看來簡直就是孫子,可是他們屬於就算不做官,都是世襲,所以必須表達恭敬,這是尊重國家的體制,不是逢迎拍馬。

    「過之必趨」,經過他們的時候趨,趨是小快步離開,古代學習踱方步走路,踱方步是練氣象,在外面走的時候可以小翔,像鳥飛翔,兩手可以甩袖子,但在屋內怕碰到別人,尤其有長輩在時都要趨,小快步走來表達敬意,禮節從外相的動作要帶出內在的心意,這才是真正的文化。

    我們如果懂得禮節,想到他人是在守喪期間、想到他人是地位尊貴、想到他人是根缺自卑,我們更要在禮節上來表達敬重,禮節是一種善行,運用得當能趨吉避凶、親近君子、遠離小人。

 

子罕篇第十白話解釋

【經文】

子見齊衰者,冕衣裳者,與瞽者。見之,雖少必作,過之必趨。

 

【字詞解釋】

齊衰:ㄗ ㄘㄨㄟ,喪服分五等,齊衰為第二等,次於最重的斬衰。以粗麻布製成,因其縫齊,故稱為齊衰。

瞽:ㄍㄨˇ,盲人。

 

【白話解釋】

本章敘述孔子在日常生活中見到穿喪服的人、官位至大夫的人、盲人,包括身上其他器官不完全的人,見到這三種人,有其特別的禮節。雖然他們年少,孔子也必定有所動作,例如坐時必須起來,立時必須變換所站的位置。從他們身邊經過的時候,也會快步走過。

 

【章旨】

此章言孔子對喪事的人表達同情,對國家官位表示尊重,對殘廢的人表示憐憫。

 

《論語講要》原文

    齊衰者,是穿喪服的人。齊衰音資摧,是五種喪服中次重的一種。喪服最重的是斬衰。皇疏:「言齊,則斬從,可知。而大功,不預也。」這裡所舉的齊衰包括斬衰在內。五服,即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五種,以親疏為差等。

    冕衣裳者,皇疏:「冕衣裳者,周禮大夫以上之服也。」冕是禮冠。衣裳是禮服的上衣下裳。穿戴冕衣裳者,是指官位至於大夫的人。

    瞽者就是盲人。

    孔子看見這三種人,在相見時,雖然他們年少,孔子必作,從他們面前經過時,孔子必趨。作是動作,例如坐則必須起來,立則必須變換所站的位置。趨是快步,但非奔跑。作、趨,對遭喪事的人表示同情,對國家官位表示尊重,對殘廢的人表示憐憫。

    劉寶楠論語正義說,第一句說「子見」,後又說「見之」,不重複,「見之」與「過之」兩文相儷。照曲禮說,四十始仕,此章「雖少」是指童子,童子何能成為冕衣裳者,劉氏說:「春秋時,世卿持位,不嫌有年少已貴仕也。」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