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留言
寫筆記
信息通知
昇降排序
247.鄉黨篇第三章:孔子參與國家迎賓的禮節第252課

247.鄉黨篇 第三章

【經文】 君召使擯,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與立,左右手,衣前後,襜如也;趨進,翼如也;賓退,必復命,曰:賓不顧矣。

【字詞解釋】

擯:ㄅㄧㄣˋ,接待賓客。 勃如也:肅敬的樣子。

躩:ㄐㄩㄝˊ,快步。

揖:ㄧ,拱手禮。

襜:ㄔㄢ,整齊。

【白話解釋】

魯君召孔子,使他擔任擯,負責招待外賓。孔子一接到魯君的命令時,臉色變得肅敬,腳步加快,不敢懈慢。當兩君會面時,孔子擔任擯職,幫忙兩君傳話,孔子轉身向右,接受右邊的傳辭時,便向站在他右邊的人拱手作禮,轉身向左把辭傳下去時,又向左邊的傳辭人拱手作禮。接受左邊的傳辭,禮節同接受右邊的傳辭。拱手時,身體前俯後仰,動作優雅,所以衣服隨著前後飄動,卻不會亂。孔子在這樣的外交場合,有不少時機必須快速走路前進,雖然趨走疾速,身體仍保持端直恭敬,兩臂可前後擺動,不失從容。在送客時,賓客離去,已不再回頭,此時送賓禮成,孔子必向君主回報,說賓離去已不回顧了。

【章旨】

此章記孔子奉召與參加迎賓的禮節。

本章重點

一、魯定公找孔子做擯

「君召使擯」,君指魯定公,魯定公九年到十三年,孔子擔任大司寇,魯定公召孔子做擯相,擯就是儐的意思,國君是地主國,擯準備要迎接客人。外交很重要,能表現國家的氣度、內涵與水準。魯定公找孔子做擯,齊景公找晏子做介,魯定公出城,去迎接齊景公的時候,就有三個擯,即上擯、中擯跟下擯,或者說上擯、承擯、紹擯或末擯,有人說上擯就是上卿大夫,像三家大夫,中擯或是承擯指孔子這種下大夫,紹擯或末擯是士,不過這不一定,有時候孔子做上擯,有時候做中擯,都不一定,要看場合。

二、迎賓的形式

孔子奉召,迎接對方的國君,這麼重要的場合,叫「色,勃如也」,勃就是變臉色,臉色變得很恭敬、肅然,這時候帶三個擯去迎接對方的國君,假設魯君坐北朝南,魯君帶出去的上擯、承擯跟紹擯(上擯、中擯、下擯),他們會跟魯君排成一條線,魯君的眼睛看南方,他們的眼睛看西方,他們都是側面的,齊景公來的時候,會帶上介、承介、末介,靠近魯君的是上擯,靠近齊景公的是上介,齊景公帶來的末介,就對著魯君的末擯,這時候開始傳話,魯君問齊景公的來意,魯君傳話給上擯,上擯傳給承擯,承擯傳給紹擯,紹擯再傳給末介,末介再傳給承介,承介再傳給上介,上介再傳給齊景公,上擯、中擯、下擯,是面向西方,上介、承介、末介是面向東方,話傳畢,魯君知道齊君來的目的,就開始迎賓,此時慎重地迎賓到太廟,因為來者是尊貴的客人,是國家大事,要去宗廟稟告祖先。

三、迎賓的禮節

「足,躩如也」,快步走去迎賓,表示恭敬、急切,出城迎接時,叫做「揖所與立,左右手」,你是擯相,就往右邊打躬作揖,再向左邊打躬作揖。例如你是中擯,你先面向右,向你的上擯打躬作揖,再面向左,向你左邊的末擯打躬作揖,所以叫做左右手,向你的右手邊打躬作揖,是為了接受他的傳話,向左手邊打躬作揖,是為了把國君的話傳給他。 魯君傳話下來,孔子如果是中擯,就要向右對上擯打躬作揖,接受傳話,再向左跟末擯打躬作揖,把國君的話傳給末擯,末擯再把話傳到對方的末介,對方的末介,再傳到承介,承介再傳給上介,上介再傳給齊君,向左向右打躬作揖,所以叫做左右手,雖然是講左右手,但是要先向右邊打躬作揖。

「衣前後」,打躬作揖時,一定有前俯、後仰,前俯就是打躬作揖時,頭拱手向下,後仰就是起來,隨著打躬作揖,衣服飄動,氣象很好,禮節周到,展現泱泱大國的風範。「襜如也」,講的是袍子飄動的樣子,尤其打躬作揖時,手平掌張開,袖子被風吹動而不亂,「趨進,翼如也」,此時國君已經迎請對方的國君,擯相要趕快就位,或者跑在國君之前,幫國君開門或開道引路,趨進就是有些動作,由擯相引導。趨進是稍微急速走,動作敏捷,能夠看場合辦事,翼如也,像鳥展翅的樣子。接著「賓退,必復命」,賓指對方的國君,他國國君是重要的賓,國君賓退,擯相有時代表本國的國君送賓,一定送貴賓到看不到為止,擯相再回到自己的位置,回報本國國君說「賓不顧矣」,重要的貴賓已經不回顧了。有人說應該是國君送國君,哪裡輪得到擯相,但也有可能是國君站在原地,請擯相往前去送。古人送客時,會送到看不見人,在商場上,這些禮節往往能拉近距離,讓後續有各種的可能性。

《論語講要》原文

魯君召孔子,使他擔任擯職,陪接外國貴賓。孔子奉召時,臉色勃然變得肅敬,腳步躩速,不敢懈慢。

當時兩君相見的禮儀,賓主各有陪同人員,這叫做「副」。賓的「副」叫做「介」,主的「副」叫做「擯」。擯分三等,叫做上擯、承擯、紹擯或末擯。介也分為上介、承介、末介三等。迎賓時,地主國君到大門外,站在東邊,面向南方。陪同迎賓的上擯、承擯、末擯,從君主面前依次向南排列,一律面向西方。賓國之君在主君大門前九十步下車,站在西邊,面向北方。同來的上介、承介、末介,從賓君面前依次向北排列,一律面向東方。排列結果,末擯與末介在東西兩邊面對面。賓主排列完成,主君先傳話,請問賓君的來意,這叫做「求辭」,又叫「傳辭」,由上擯傳給承擯,承擯傳給末擯。再由末擯傳給賓君的末介,由末介、承介、上介遞傳到賓君。賓君答辭由介擯遞傳到主君。傳辭完畢,主君迎接賓君。

「揖所與立,左右手,衣前後,襜如也。」是說孔子轉身向右接受傳辭時,便向站在他右邊的人拱手作禮,轉身向左把辭傳下去時,又向左邊的傳辭人拱手作禮。拱手時,前俯後仰,衣服隨之襜然飄動而不亂。 擯者在這樣的場合,有不少時機必須趨進。趨進有兩種,一是徐趨,一是疾趨。「趨進翼如也」是疾趨。雖然趨走疾速,但身體端直恭敬,所以說「翼如」。爾雅釋詁,翼作敬字講。

在送賓時,賓退,不再回顧,送賓禮成,孔子必向君主回報。

這一節是記孔子奉召與參加迎賓的禮節。古注或說孔子擔任承擯,或說擔任上擯,還有其他若干問題,不必詳考。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