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留言
寫筆記
信息通知
昇降排序
248.鄉黨篇第四章:孔子上朝的禮容第253課

248.鄉黨篇 第四章

【經文】

入公門,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門,行不履閾。過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顏色,怡怡如也。沒階,趨進,翼如也。復其位,踧踖如也。

【字詞解釋】

閾:ㄩˋ,門檻。

躩:ㄐㄩㄝˊ,腳步迅速的樣子。

攝齊:ㄋㄧㄝˋ ㄗ,以手提起長袍的下端,齊是衣裳下段所緝的邊緣。

怡怡:和悅貌。 翼如也:步履較快,稱為小翔。

【白話解釋】

孔子走進君門的時候,肅然起敬,像是要鞠躬的樣子,其謹慎之狀,好像身體無處可容。且不會站在門的中央,表示恭敬,入門時,也不會踐踏門限,而是跨過門限,如此可避免將門限踐汙,也可避免自命高貴的嫌疑。在經過君主的空位時,雖然君主不在,孔子臉色還是勃然變為肅敬,腳步走得比較快速,不敢懈慢。此處非說話的場合,必要談話,也說得非常簡單,好像說得不夠完備。在登堂時,孔子以手提起長袍的下端,拾級而上,以免長袍絆足跌倒。此時,肅敬的狀貌,又好像鞠躬,而且屏收其氣息,無論是吸氣、呼氣都很微細,好像沒有呼吸一樣。見君結束,退朝的時候,走下第一階,面色開始舒展,心裡怡然舒暢,下完了台階,走到平地,距離君主已遠,步伐較快,兩手可以前後活動。出來的時候,經過原來君主的空位時,又是跟原來過位一樣,肅然恭敬,過了那個位子之後,才恢復正常。

【章旨】

此章記孔子上朝的禮容。

本章重點

一、孔子入公門之禮

透過《鄉黨第十》,可以認識孔子的各種面向,包括上朝、下朝、居家、養生之道等等,都有非常清楚的輪廓,孔子的學當中,有道跟禮,道就是入世跟出世的見地,禮就是入世的實用性,本章講孔子「入公門」之禮,也就是入君主之門的禮節。 古代天子有五門,諸侯有三門,入公門第一要入庫門,第二是入雉門,第三是入路門。庫門之內是外朝,雉門之內是治朝,路門之內就是內朝,所以有三朝。孔子入庫門、公門,叫做「鞠躬如也」,致意恭敬,「如不容」,好像地方很狹窄,不能容身,此時收斂身體,謙遜謹慎,因為這是國君、諸大夫辦公、討論事情的地方,「立不中門」,尊者可以從中門進出,不是尊者,有時候連中門都不能進出,也不能站在門中間,擋人去路。「行不履閾」,閾就是門檻、門限,古代的門檻、門限,表徵地位,門檻愈高表示地位愈高,門檻拉高,是避免外面的灰塵入內,行不履閾,就是不要站在門限上面,站在上面一是看起來傲慢,二是會把門限弄髒,導致衣服弄髒,所以行不履閾,是講走路的時候,要跨過門限。

二、孔子上朝的禮容

「過位」,入了庫門,就是進入外朝,外朝有國君的辦公室,過位是經過君主的空位,這時候「色,勃如也」,臉色勃然,臉變得比較恭敬,因為這是國君辦公的地方。「足,躩如也」,腳快速的走,就像晚輩過長者面前,態度謙卑,腳步稍快,那是對長者的恭敬。「其言似不足者」,因此處不是說話的場合,所以就算要說話都簡要詳明,不高談闊論。 再來要從庫門走到雉門,雉門之內就是治朝,治朝是國君要跟諸大夫議政的地方,這時候有台階,古代的台階表徵身份地位,身份地位愈高,進去廳堂的台階就愈高。「攝齊升堂」,攝齊就是提起袍的下端,拉起衣角往上走,不會絆倒,五隻手指頭叫做抓,三隻手指頭叫做攝。「鞠躬如也」,姿態稍微彎曲,表達恭敬,因為愈來愈接近君王,「屏氣似不息者」,就是不會喘大氣,安靜不躁動。李炳南教授說,不是不呼吸,而是他能夠控制呼吸,是一種收斂的狀態,當然議政的時候一定把話說得清楚,並注意自己的身份輩分。

三、孔子下朝的禮容

「出,降一等」,議政完了出朝堂,降一等,就是走下第一個階梯,此時見國君的事情算是圓滿了,叫做「逞顏色」,把收斂的心情放開,臉色疏放。「怡怡如也」,面色怡然自得,再來「沒階」,階梯走完,走到平地了,「趨進」,步履加快,「翼如也」,翼如指鳥在飛翔,是小翔,不是大翔,小翔就是甩袖子,不用甩得大,只是步伐稍微走快一點即可,因為退朝,本就不用在這個場合待太久。 「復其位」,很多注解說,復位是孔子回到他的座位,其實不是,是在講退朝要走出庫門的時候,會經過君主的空位,復其位就是走過君主的空位,準備出庫門了,「踧踖如也」,踧踖有恭敬不安的意思,可並不是做虧心事的不安,而是很安然、若無其事。以上是孔子上、下朝的禮容,不管國君是否懦弱或沒有實權,孔子還是行禮如儀,這才是真正君子的形象。

《論語講要》原文

公門就是君主之門,古時天子諸侯皆有好幾重門,不必考定是那一重。孔子走進君門時,肅然起敬,像是要鞠躬的樣子,其謹慎之狀,猶如無所容身。

中門是門的當中,乃尊者所通行,為臣、為子者,皆當避之,所以不立於中門,乃為恭敬尊者。閾是門限,以橫木置於門下,為內外之限。入門時,不踐履門限,只能跨過。這有兩個意思,一是避免將門限踐汙,一是避免自高之嫌。

過位,是經過君主的空位,雖然君主不在,孔子還是臉色勃然變為肅敬,腳步躩速,不敢懈慢。此處非說話場所,如有必要,則說得非常簡單,似有不足之狀。

齊讀資音,齊是衣裳下段所緝的邊緣。攝齊,是在升堂時,以手提起長袍的下端,拾級而上,以免長袍絆足跌倒。此時,肅敬之狀,又如鞠躬,而且屏收其氣息,似不呼吸。

見君畢,出來,走下第一階,面色舒展,怡怡然,下盡階級,走到平地,距君已遠,步履較快,可以小翔,故說「翼如也」。復其位,踧踖如也。皇疏:「位,謂初入時所過君之空位也。今出至此位,而更踧踖為敬也。」

這一節,記孔子上朝的禮容。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