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留言
寫筆記
信息通知
昇降排序
251.鄉黨7-1_孔子祭祀前的飲食起居第256課

251.鄉黨篇 第七章

【經文】

齊,必有明衣,布。齊必變食,居必遷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惟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薑食,不多食。祭於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語,寢不言。雖蔬食菜羹瓜,祭,必齊如也。席不正,不坐。

【字詞解釋】

齊:ㄓㄞ,齋。

厭:ㄧㄢ,飽足。

饐:ㄧˋ,氣變。

餲:ㄞˋ,味變。

失飪:飪 ㄖㄣˋ,烹調未熟或過熟。

割不正:宰殺的方式殘忍。

沽酒市脯:沽與市都是買的意思。

脯 ㄈㄨˇ,乾肉。

【白話解釋】

(一) 齊,必有明衣,布。齊必變食,居必遷坐。 孔子在祭祀之前,一定要齋戒沐浴,沐浴完後必定會穿上浴衣,是布做的明潔衣,表示不僅身體潔淨,穿的衣服也要潔淨,再加上心理齋戒,身心清淨祭祀時始有感應。在齋戒的時候,必定變更平常飲食與居處,主要是指不飲酒、不吃肉、不吃蔥、蒜等有刺激味的東西,也要遷到齋室,不與妻妾同房。

【章旨】

此章綜記孔子飲食之節。

本章重點

一、先齋戒,後祭祀

〈鄉黨〉篇第七章文很長,坊間版本將本章分為三章,《論語講要》則是一章,我們分三次刊登,先講第一節:「齊,必有明衣,布。齋必變食,居必遷坐。」齋很重要,一般先齋後祭,戒齋沐浴後,集中精神,提起誠意,再祭祀,必有感應。祭祀是五禮之首,是吉禮,祭祀最為吉祥,「齊」此處念齋,也就是過午不食,還包括要沐浴、注意飲食,講究作息、心態,凡事都講條件,有這個條件的組合,就會產生這個結果,有齋這個條件來祭祀,祭就容易得到感應。「齊,必有明衣,布。」齋一定有明衣,明衣是貼在身上的輕身衣,像浴衣一樣,是洗澡後穿的明潔之衣。《中庸》說「齊明盛服」,就是在戒齋期間盛裝,好像要祭祀一樣,因為祭祀穿的服裝都是最好的,但這裡並不是在講齊明盛服,而是在講浴巾。

二、在衣服、飲食上講究

除了要潔淨自己的身體,不以肉體來見人外,「齊必變食」,必定變更飲食,莊子說不飲酒、不食肉,還包括吃清淡的食物,讓人身心清明,甚至還講究戒五辛,如此能以誠心來跟鬼神感應。 《周易》上說,人的修為,要「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就是德能夠配天地,要像日月這樣的明,即又有德行、又聰明,生活作息要配合春夏秋冬的時序,正知見能夠得到鬼神的加被,趨吉避凶。

三、要改變處所

「居必遷坐」,必定要變更住處,古代天子有齋宮,一般人沒有齋宮,至少夫婦不同房,要在寢室之外找個地方睡覺,居必遷坐,是在講居處,不是講座位。 祭祀就是培養你對這件事情的在意,提起覺受、講究細節,這種訓練法很重要,把此覺受拿來帶人,容易誠懇;拿來做事,容易到位,平常自己身心也容易保持清靜。 祭祀是大事,可以訓練誠敬,誠敬是做人處事中最重要的品德與涵養,是能夠讓事情辦成功最重要的條件。孔子是一個生活實踐者,不論在生活作息、待人處事、祭祀神明上,都能夠合乎禮節,難怪可以趨吉避凶,陰德還能延續到後代子子孫孫。

《論語講要》原文

齊,即是齋。祭祀前,必須齋戒沐浴,祭祀時始有感應。「明衣,布」,依古注,是用布做的親身衣,即浴後所穿的明潔之衣。

齊必變食二句,是說齋戒時變更平常的食物與居處。古注變食,或謂不飲酒、不吃肉,或謂下文有「肉雖多」,以及「惟酒無量」等語,則非不飲酒,不食肉。主張前一說者,則將下文另分一節,亦可。遷坐,皇疏引范甯云:「遷居齊室」,即是不與妻同房。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兩厭字說文作猒,讀平聲,是飽的意思。不厭就是說不求其精細而飽,意為聖人食無精粗皆可以飽。

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食指穀類的食物,饐是氣變,餲是味變,皆不新鮮。魚肉餒敗,即是腐爛。陳腐的食物容易中毒,所以不食。

色惡是食物的顏色惡劣。臭惡不是腐臭,而是烹調的臭氣惡劣。食物未熟,或過熟,皆是失飪。不時,有不同的講法,一是烹調不到火候的食物,一是不合春夏秋冬四時所宜的食物,一是一日三餐不在朝夕日中的時候。這都有害於健康,所以不食。

割不正的割字,是宰割,即是殺的意思,如割雞解牛等,與切肉之切不同。割不正,非指切肉不方正,而是用殘忍的方法宰殺。皇疏引江熙云:「殺不以道,為不正也。」殺得慘無人道,不忍心吃,所以不食。

不得其醬不食,醬有醯醢等多種,竹添光鴻以為,不得其醬,是不得其所宜之醬。醬各有宜,如藥味然。不得其醬,恐或有敵物。得其醬,則增其美,而去其害,故君子重之。

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劉寶楠正義說:「氣猶性也,周官瘍醫,以五氣養之。五氣即五穀之氣。人食肉多,則食氣為肉所勝,而或以傷人。」按照本草,不論動植物,皆有性氣味色之類別,然以性為主,正義引用周官之說應從。肉雖多,不能多吃,必須以飯為主。不使肉氣勝過飯氣,以免傷胃。惟酒無量,飲多飲少,沒有定量,但以不醉為度,不醉則不亂。

沽酒市脯不食。沽市二字都是買的意思,脯是乾肉。酒從外面買來,未必清潔,脯自外面買來,不知是何物之肉,所以都不食。

不撤薑食,不多食。撤是撤去,薑能去邪味,發正氣,所以不撤去,但不多食薑食。

祭於公,是陪君祭祀,祭畢,君賜祭肉,不待經宿,即須分享,表示不留神惠。自家祭祀,其祭肉不能超過三天,免褻鬼神之餘。公祭或家祭之肉超過三天,已經陳腐,便不能食,只好敬而埋之。

食不語,寢不言。吃飯睡眠皆不是說話的時候。吃飯時,口中嚼物,睡眠時,安靜休息,故不宜言語。但在宴會時,敬酒敬菜,也不能不說話,朋友也有連床夜話的情形,然而亦須少說。

雖蔬食菜羹瓜,祭,必齊如也。瓜字或作必字,與祭字連讀,但鄭康成仍從古文論語作瓜字。古有祭食之禮,即在飲食之前,將每種食物取出少許,放在食器之間,以祭祀古時發明以火作熟食之人,表示不忘本。但非美食可以不祭。而孔子日常所食的,雖是粗疏之食,以及菜羹瓜果之類,也要祭之,不敢以菲薄廢禮。祭時必然肅敬。此說詳見劉氏正義。

席不正不坐。史記孔子世家將此句記在「割不正不食」下。古時未用桌椅,以席鋪地而坐。鋪席必須端正,不正則不坐。

這一節綜記孔子飲食之節。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