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留言
寫筆記
信息通知
昇降排序
48-2.老子、孔子的爭與不爭2第53課

本集課程重點包括: 

老子和孔子爭與不爭的人生態度,看似相違,實則相同,《老子》經句的真義,可以豐富我們處世的智慧,化解積極與消極之間的人生兩難。

 

 

【本集相關經句】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老子.第八章》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衆,以哀悲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老子.第三十一章》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老子.第五十七章》

 

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

《老子.第七十五章》

 

 

【唐瑜凌老師講解】

      《老子》第三十一章說,兵者,不祥之器。就是用兵之道、武器的精良、軍隊的銳氣、殺氣騰騰,這是不祥之器。打仗是人們最討厭的,所以有道者不會去發展這些強兵霸權,君子是不得已而用之,所以君子並不是不會軍事。孔子也說:「我祭則得福,我戰必克。」孔子曾經還想討伐齊國臣弒君的亂象,可是君子在用兵的時候,叫做不得已而用之,因此在軍事上所表現的是不爭,不是用強兵霸權去威脅各國,但是並不代表他不發展自己的武備,可是他不威脅他人,而是在保衛自國。所以自古以來,雪公老師說:「這叫國防部,不是國攻部。」這就是軍事上的不爭。軍事上的爭,像秦國為了爭國土,軍事上的強而有力,其實造成天下的亂象,反而是不祥之兆,是國家敗亡之兆。

      所以用兵即便打勝仗,還要當成喪禮來辦,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過去艾森豪將軍當美國總統時,他最不願提的往事,就是諾曼第登陸,諾曼第登陸是他一生最大的成就,用四十萬大軍壓德國之陣,打贏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但是這成為他戰後最不願提的往事,死傷太多人了,成就他五星上將的榮譽,卻讓這麼多的家庭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傷。兵者,是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並不是君子要講究的才能,可是君子不是沒有這種才能,而是不往這裡去發展,可是有文事者,還是必得有武備,所以書要活看。

      再來看《老子》第五十七章裡面說:「我無事,而民自富」,這並不是說上面的人什麼都不幹,老百姓自己就能發大財,這是不可能的,此處的意思要前後文觀看。所謂「我無為,而民自化」,意思是上面的人不會有胡亂的作為,他是有所為而無所為,有所為就是他等著用人才,無所為就是不會發展他的慾望,不會過分去干涉。「我好靜,而民自正」,就是能夠靜下來充實自己,不會去爭鬥、不會去算計、不會去計較,當然老百姓在安定的環境裡面,自然會找他的出路,自然會去壯大他的家庭,當老百姓自己富足的時候,國家就富足,這才叫「我無事,而民自富」。所以《論語》裡面有子跟魯君說,老百姓富足,國君就富足,這是一定的道理,反而國君不要處處干涉百姓,不要用種種的苛政,不要在宮廷裡面搞內鬥,老百姓一定發大財。第七十五章裡面也說:「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老百姓飢荒,就是因為稅收太多,比如說聚斂搜刮,老百姓當然是餓莩載道,這些在說明國家不要與民爭利,要讓老百姓休養生息,這是對的。

      老子第八章又講上善若水。最高級的善像水一樣,水善利萬物,就是水能夠滋養萬物,萬物如果沒有水,無法獲得滋養,人也是要水才能活,很多的文明消失,就是因為水源沒有了,所以水對國家的生存發展太重要了。可是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為什麼不爭呢?因為處眾人之惡,大家都很討厭低下,水偏偏往低下流,代表君子願意處人之下而利益萬人。

      處人之下,就是不要去跟人家爭名聞利養,但是他要爭的是利益萬物的能力,爭的是付出、爭的是公心,這才叫做水善利萬物而處下,所以《老子》裡面,也處處表現聖人的無爭跟君子的爭。如果善於了解,其實老子跟孔子都有異曲同工之妙;若不善讀,就會把老子讀成消極,孔子讀成積極,這也是我們讀書人的可惜處。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