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留言
寫筆記
信息通知
昇降排序
66.盡善盡美第71課

本集課程重點包括:

一、開國樂曲的內涵

      一個國家開國時,會有開國的音樂,相當於現在的國歌。國歌表徵一國的氣象,對內可以凝聚民心、促進團結,對外則表徵國家的歷史、特色,古書上說:「王者功成作樂」,國君統一天下後,會作樂表徵他對上天的尊崇、對祖先恩德的延續。

 

二、孔子評論韶樂

      韶樂是舜帝的音樂,韶者紹也,意即繼承堯的道統。孔子聽韶樂「三月不知肉味」,可見其專注之深、領悟之廣。

      孔子評論韶樂「盡美矣,又盡善也」。盡美指的是音律、音調、藝術內涵,皆完美莊嚴,富有氣象。

      盡善指的是內容,韶樂表徵舜很平和的繼承王位。舜在堯帝座下歷練三十年,最後登基,四海歸心、萬邦臣服,延續堯的道統,讓老百姓生活安穩無憂。

      中國的帝王只有舜,是平和的從堯手上接天下,再平和的把天下交出去,他的音樂表徵禪讓政治、公天下的思想,渾厚而有內涵,其他朝的開國音樂,再怎麼渾厚,內涵上都難免遺憾。

 

二、孔子評論武樂

      韶樂是優美,武樂是壯美。孔子評論武樂「盡美矣,未盡善也」,武樂的藝術形式、音調、音律皆非常莊嚴,但未盡善,因為湯武王是革命而有天下,故音樂有殺伐之聲,此並不是批評周武王,而是說他開國只能是這樣的開國。

      在韶樂的歌詠中,沒有暴民、沒有兵器、沒有刑罰,而諸侯臣服,一片和諧。武王以干戈開創天下,所以盡美當中難免有瑕不掩瑜的地方,難免有遺憾,所以未盡善,但武王伐紂是順天應人,讓老百姓免於水深火熱的恐懼,能夠安居樂業。

 

 

八佾篇第二十五章白話解釋

【經文】

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字詞解釋】

韶:ㄕㄠˊ,舜帝之樂。

武:周武王之樂。

 

【白話解釋】

      孔子評論,舜帝的音樂盡美,而又盡善。武王的音樂也是盡美,但未到完善之境而已。作樂是崇表王者得天下的功德,必與事實相符。舜的天下,受禪於堯,又能親致天下於太平,所以其樂章氣象恢弘,雍容和穆,不但聲調、舞容極其優美,就是樂章的神詣也極其完善,所以是盡美盡善。而武王有天下,是由於伐紂而得,其樂演奏起來,音曲及舞容極其優美,然樂曲中猶有殺伐之聲,因此,他的音樂不如舜的音樂那樣調和,所以是未盡善。

      然武王伐紂,深受孔子、孟子稱讚,此處是指武王之樂,非指武王之德。

 

【章旨】

      此章論韶、武之樂也。

 

 

《論語講要》原文

      韶,是舜帝之樂。武,是周武王之樂。孔子評論,韶樂盡美,而又盡善。武樂也是盡美,但未盡善。

      盡,是完全之意。武王的樂亦善,但未到完善之境而已。

      禮記樂記說:「王者功成作樂。」漢書禮樂志也說:「易曰,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作樂崇德,是崇表王者得天下的功德,必與事實相符。舜的天下,受禪於堯,其樂和平,所以盡美盡善。武王之有天下,由於伐紂而得,其樂演奏起來,猶有殺伐之聲。因此,他的音樂不如舜的音樂那樣調和,故云未盡善。

      古注,「武王以征伐取天下,故未盡善。」然而,武王伐紂,深受孔子、孟子稱讚。孔子在周易革卦彖傳中說:「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孟子梁惠王篇,齊宣王以武王伐紂問孟子:「臣弒其君可乎。」孟子說:「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足證孔子所說的「未盡善」之意,是指武王之樂,非指武王之德。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