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留言
寫筆記
信息通知
昇降排序
69.仁與不仁的差異第74課

本集課程重點包括:

一、不仁的人,不可以久處貧困

      不仁者指自私自利,或者耍心機、權謀者,這樣的人能力愈強,愈容易作惡。不仁者若待在貧困久了,容易產生非分之想。「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小人窮困,容易為非作歹、鋌而走險,無所不用其極。

 

二、不仁的人,不可以久處安樂

      生活的安樂會使人驕奢淫逸,而產生很多非分的想法,例如男歡女愛、賭博、利益的追逐、商業的貪婪、武器製造等,墮落風俗,造成世界恐慌。

 

三、仁者能安住在仁上,智者知道行仁對他有益

      仁者安仁,因為他知道行仁的好處,所以能安在仁上,心裡面所想的都是利他、充實自己,所以這種人可以久處貧困,就像顏回安貧樂道,「簞食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也可以長處安樂,他能謙恭有禮,禮賢下士。

      知者利仁,智者知道行仁對己有利,貧困時行仁能夠充實自己,等待時機。富貴時行仁資源多、人脈廣,更能發揮行仁的功能。所以人生的出路不在貧富貴賤,而在心態的利他,這種快樂能取代世間追求名聞利養的快樂,能對治在貧困中的煩惱。

      仁者、智者在很緊急,或是顛沛危險的時候,都能夠安住在仁上。只不過智者是以知見、見地了解行仁對他的利益。仁者安仁可以說是生而知之,智者利仁可以說是學而知之。

      清朝大儒李二曲說:我們要先從智者利仁,逐步的修成仁者安仁,這些都要透過好學。這樣的人懂得生活、事業、朋友、老師、環境、伴侶的選擇,他不會在樂中迷失自己,是為「富貴不能淫」,也不會在貧困當中憤世嫉俗,退失道心,是為「貧賤不能移」。

 

 

里仁篇第二章白話解釋

【經文】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白話解釋】

      孔子說:沒有仁德的人,不可以久處貧困,久處貧困則為非作歹。不可以長處富樂,長處富樂則驕奢淫佚。仁者天賦仁厚,為仁無所希求,不求回報,只為心安理得,否則其心不安,仁者即使行仁獲罪,也不後悔。有智慧的人知行仁能利益人群,利益人群才是利於自己,仁者智者對仁有深淺體會,然皆非外物所能奪,故可久處貧困或常處富樂而不失仁。學者先學習智者利仁,功夫日積,自然能安於仁心成為仁者。

 

【章旨】

      孔子教人先聞見地知仁的重要,不因境況而喪失本心的仁德。

 

 

《論語講要》原文

      皇疏:「約,猶貧困也。樂,富貴也。」

      不仁之人,不可以久處貧困。久困則為非。不可以長處富樂,長富則驕奢淫佚。仁者安仁,仁者天賦仁厚,為仁無所希求,只為心安理得,否則其心不安。是為安仁。知者利仁,智者知行仁為有利於己而行之也。交友必須知其仁與不仁,不仁者無論貧富皆不可交。李二曲四書反身錄曰:「吾人處困而學,安仁未可蹴幾,須先學智者利仁。」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