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留言
寫筆記
信息通知
昇降排序
82.一以貫之第87課

本集課程重點包括:

一、曾子的特質?

      曾子小孔子四十六歲,孔子過世時,曾子大概二十七歲,已是孔門大才,名重國際,楚國曾經聘請他做上卿大夫。曾子魯鈍,但是「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透過百遍千遍的複習,加以引申、連結,將道理懂得透徹。此章孔子直呼其名「參乎」,表示親切的師生關係。

 

二、「一以貫之」真正的意涵?

      「一以貫之」,《中庸》上說的是「誠」,以誠心誠意來貫穿世間所有的品德,《論語》說的是「仁」,仁是全德,能涵蓋世間所有德行,此二者為入世之法。子貢說:「夫子之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故「一」也可以指性與天道,以形而上來貫穿形而下。而本章曾子說的是「忠恕」。

 

三、曾子回答「唯」的涵義?

      「唯」就是「是的」。平輩間用「諾」,平輩對長輩用「唯」。曾子答以「唯」,孔子並未再多問,結束了這場談話,就像禪家的「以心印心」,對方如果有開悟的氣象,師生了然於心,什麼話都不必多說。

 

三、門人問一以貫之的真正意思,曾子答以忠恕

      曾子回答一以貫之是忠恕,理由有二。其一是子貢曾經問孔子:有沒有一個字可以終身奉行?孔子回答:「其恕乎」,大概是恕吧!恕道即將心比心,例如:你希望別人對你盡忠,你就要對別人盡忠。而恕道可以推展出禮的重要、信的重要、忠的重要、仁的重要…。例如:你希望別人對你有仁心,你就要對別人有仁心。其二是「忠」,忠即中庸講的誠,內心誠心誠意。

推展恕道要講究知識背景,真正了解他人需求,還要有經驗閱歷,才知道是否符合他人需要,並在事後檢討心態、作法是否正確、對方是否受益等,如此將心比心才能夠用到極處。

      蘇東坡說曾子言「忠恕而已矣」是搪塞之辭,因一時間難以與門弟子講清楚,而《中庸》上說:「忠恕違道不遠」,因為忠跟誠相關,恕道推己及人,能把一切好的品德通通推展出來,這些都是孔子的一以貫之。忠恕幫我們建立各類人生的品德跟人情世故,世間學問要被忠恕攝持、貫穿,這樣的學問才能誠心誠意的去利益他人,真正發揮學問的價值。

 

 

里仁篇第十五白話解釋

【經文】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字詞解釋】

唯:ㄨㄟˊ,謙卑的應答語。

 

【白話解釋】

      孔子呼曾子之名而告訴他說:參啊!我的教化之道,是渾然一體,可以用一理貫穿萬事萬物。曾子回應夫子說:是的。代表他直接通曉其理,更不須問。孔子出去後,其他的弟子不了解孔子所說,乃問曾子,夫子的道指的是什麼?曾子回答:夫子的道,就是忠恕罷了。忠就是盡己之力,恕就是將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之道,一理分為萬事,萬事歸於一理。有入世者,有出世者。而能一以貫之。然出世之道並非一般人所能了解,所以曾子以忠恕回答,與出世之道相近,一般人較容易知曉,人人可以盡力。

 

【章旨】

      曾子用忠恕二字說明孔子的一貫之道。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仁,而忠恕則是仁的著手功夫。

 

 

《論語講要》原文

      參,從古從眾讀森。孔子呼曾子之名曰:參,吾之道,汝可一以貫之。曾子應之曰唯。孔子出。門人不解,乃問曾子,何謂也?曾子答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貫者貫穿,以一理貫穿萬事,則萬事皆有其理。孔子之道,一理分為萬事,萬事歸於一理。有入世者,有出世者。而能一以貫之。然出世之道非常人所能了解,故曾子以忠恕答之。何謂忠恕,漢注盡己之謂忠。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謂恕。忠恕之道仍在世間,但與出世之道相近。中庸引孔子曰:「忠恕違道不遠。」既曰不遠,即是近之。近則可以由事入理,而能一貫矣。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