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留言
寫筆記
信息通知
昇降排序
89.話不輕意說出口第94課

本集課程重點包括:

一、為何古者不輕易說話?

      古者就是孔子以前的人,這些人不輕易說話,因為怕自己做不到。《論語》裡面說:「君子欲納於言,而敏於行」,就是好像不會說話,可是行持上卻很敏銳,才不會失信於人,《老子》也說:「夫輕諾必寡信」,很輕易地答應他人,一定寡信。所以「仁者其言也訒」,有仁心的人、想要守信的人,話就不容意說出口。

      《論語》裡面還有許多章可以與本章合看,〈憲問篇〉說:「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就是說話不慚愧的人,讓他辦事就很困難了,他的話都很難兌現的。還有「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說得多卻做得少,會讓君子覺得很丟臉。我們應當要「先行,其言而後從之」,就是做了再說,這個時候就沒有不能兌現、失信於人的問題。

 

二、古者不是不會說話

      本章不能誤會孔子主張人不要太會講話,此處只是告訴我們守信的重要。例如孔子「誨人不倦」,就要時常跟學生談話,要把道理講明白。他在宗廟朝廷時,也是「便便言,唯謹爾」,就是議論的時候能把話說得清楚。君子少說話的目的是要成就自己的信用,因為做不到很丟臉,這是本章的宗旨,不宜有過多錯誤的引申。

      古代行商都講究商道,貨真價實,童叟無欺,商人都如此,更何況是讀書人,這樣講信用的民族文化真好,保留這些品德的民族,才是高貴的民族。

 

 

里仁篇第二十二白話解釋

【經文】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字詞解釋】

躬:ㄍㄨㄥ,身也。

逮:ㄉㄞˋ,及也。

 

【白話解釋】

      孔子說:古時候的人,不輕易出言,惟恐言語說出而行為不及兌現,以為是恥辱。

      此章孔子以古人警示今人,若言過其行,只說不做,或說得多做得少,應以為恥辱。今人若能明夫子舉古人的訓勉,養成日後不敢輕言,且常恐行為不符所言而引以為恥,故不敢不勉於行,使致言行相顧。言行相顧或不相顧,又取決於其心知恥與否,故能警惕大眾,不以多言為能!

 

【章旨】

      此章孔子勉人說話要謹慎,說到就要做到。

 

 

《論語講要》原文

      古人不輕易出言,惟恐言出而行不及,是為恥辱。

      「古者言之不出。」皇本作「古之者言之不妄出也。」

      包咸注:「古人之言不妄出口者,為身行之將不及也。」

      皇疏:「躬,身也。逮,及也。古人不輕出言者,恥身行之不能及也。」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