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留言
寫筆記
信息通知
昇降排序
92.德不孤,必有鄰第97課

本集課程重點包括:

一、利益他人不會孤單

      承擔利益眾生的事業,往往跟旁邊的人的想法不一樣,所以可能會覺得很孤獨,甚至羨慕別人生活過得很享受?其實不然,利益他人會豐富自己,反而會有很多的幫助。

 

二、明德與昏德都有鄰

      德有「明德」與「昏德」,明德是一種利他的能力,昏德是用來自利。本章說「德不孤,必有鄰。」明德也有鄰,昏德也有鄰,這一章裡面講的是明德。昏德所結合的鄰,都在利害關係上講究,一旦擺不平的時候互相廝殺,或者一旦失去名聞利養、榮華富貴,大家眾鳥獸散。明德所結合的鄰才是真正的鄰,是一個相互護持,有深厚情感,可以交心,彼此志同道合的的鄰。

      「鄰」可以解為「類」,德不孤,一定有人跟你同類。「鄰」也可以解為「親」,會有跟你親近的人。「德」可以解釋為能力,能力運用來斷惡修善,就會有人跟你同類、跟你親近。《易經》上說「方以類聚」,「方」的意思是可以解為經教、技術、個性,經教上有相同思想、有共同技術或者個性相近的人,會群聚在一起,此與本章可參看。

 

三、為何德不孤必有鄰?

      董仲舒認為德不孤,必有鄰,是積善累德的效果,也就是要做得久,那就必有鄰,不是今天出道明天就有效果。比如孔子有弟子們的追隨守護,就是因為弟子們長期看到他對道的堅持,為人的風采。

 

四、必有鄰而德不孤

      另一種解釋,「必有鄰」意思是人格特質已經被大家所公認,所以德不孤,所謂「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這樣的解釋也可以。

 

 

里仁篇第二十五白話解釋

【經文】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白話解釋】

解法一

      所謂物以類聚,同志相求,所以人的志氣相投,也會相求為朋友。孔子說:有善德的人,必定會引來同類者相聚,所以不至於孤立。

 

解法二

      亂世時小人道長,君子道消,有德者未必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般人皆有同感。孔子周遊列國,道不能推行,德豈不孤單,然孔子著書立說,有教無類,所以三千弟子及後世學人,皆是他的鄰居。故不論世道如何,只要修善德,德必有鄰,不會孤單。有善德的人,德立於自己,則天下有善德的人都會歸順他,故不至於孤單。

 

【章旨】

      此章勉人修德也。董仲舒引此為積善累德之效。

 

 

《論語講要》原文

      集解何晏注:「方以類聚,同志相求。故必有鄰,是以不孤也。」

      此章依何氏之注即可。邢疏,「方以類聚」是周易繫辭上傳文。方,是法術性行,各以其類相聚。「同志相求」是引自周易乾卦文言傳「同氣相求」文。

      意為志同者,互相求為朋友,故必有鄰。經文必字,猶如詩眼,尤須注意。亂世,小人道長,君子道消,為德未必有鄰。此為一般人所同感。如孔子周遊列國,其道不行,德豈不孤歟。然著書立說,有教無類,三千弟子,後世學人,皆是其鄰。

      故不論世道如何,但行善德,終必有鄰,而不孤也。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