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留言
寫筆記
信息通知
昇降排序
【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第13課

《周易集解纂疏講記》選輯(13) 【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一、〈象傳〉是孔子所作,解釋卦爻的意義  

此處開始介紹孔夫子所寫的〈象傳〉,「象」就是取法卦爻的德,有大象、小象兩種。大象是解釋這一卦的意義,解釋卦的德;小象解釋某一爻的爻辭,解釋爻的德。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兩句是大象,在講乾卦之德。

二、乾卦跟坤卦是《易經》的門戶

繫辭傳〉裡面孔夫子說:「乾坤其易之門戶也」。乾坤這兩卦是一部《易經》的門戶,要把《易經》學得好、要入門,先要把乾坤兩卦的意思明瞭,如果乾坤這兩卦都不明白,裡面深奧的意思都不懂,往後越研究越不明白。所以孔子特別在乾坤這兩卦作了〈文言傳〉,在乾卦那邊叫〈乾文言〉,坤卦那邊叫〈坤文言〉。「文言」就是言經文的、解釋經文的,以這兩篇來解釋乾坤兩卦的經文。

三、天理始終都在,人沒有灰心的道理

「天行健」在哪裡?特別小人當道的時候,讓人家懷疑天理在哪裡?好像沒有天理了。實際那個天理還在那裡,它就來回這麼轉。漢儒講的有「飛」有「伏」,當十月純坤的時候,坤卦飛起來出現在外面,乾卦就伏在後面,真正懂得這個道理,我們看世間任何事情,就沒有灰心的道理。夏桀王無道的時候,成湯王就出來了,成湯王沒有放桀的時候,成湯王早就出生了。殷紂王暴虐無道的時候,文王、武王也早就出生了,不過那時候他是伏在下面。這個道理是天理,永久存在的。懂得這個道理,我們不要說現在全世界都不講道理,我們就跟著學不講道理,那我們學道就學不成了。「天之一陽行乎其間」,所以乾卦〈象傳〉說「天行」。這個天行,你又是看得到、又是看不到,但它始終在那裡行。

四、只有乾卦可以稱為「健」

為何只有乾卦獨名「健」,其他的卦不稱為「健」?伏羲氏畫卦時觀察天空,在天空畫一個圓圈,畫分成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之一度,稱為「周天」。一天當中經過一個白晝一個黑夜,正好轉一度。我們人白天工作,夜間要休息,就算是有特殊事情夜間不休息,整整忙完一晝一夜,總是有休息的時候;天不是如此,天的一度轉完了,轉回來又開頭,所謂「周而復始」,就是指周天的一度終了然後又開始。

五、自強不息的關鍵字是「自」

李道平拿《老子》的「自勝者彊」,還有《史記》〈商鞅傳〉裡面「自勝之謂彊」這兩句話,來解釋「自強不息」的意思。自強不息注重「自」這個字,一切求在自我,雖然商鞅所講的彊,與老子所講的彊完全不同,可是但求自己這個原則是相同的。老子講的自勝者彊,是講發揮自己本有的道德能力,就是孟子講的良知良能;這個道理商鞅不懂,他的自勝之謂彊是講究武功,自己要能夠堅強起來。

六、君子自強不息的真實故事

「君子」這一個名詞,上指聖人、下指賢人,都可以稱為君子,所以在《論語》裡面,孔子弟子稱呼孔子是聖人,有時也稱君子。平民百姓也可以是君子,我們既不是聖人,也還沒到賢人地位,但是我們做人做得規規矩矩,人家都稱呼你是個君子。所以君子上下都通用、通言。凡是勉強用工夫在求道德學問這樁事情上就是君子,德比位還重要。

《尚書‧皋陶謨》有兩句話:「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這指的是堯舜。堯舜兢兢業業,時時刻刻警惕自己,戒慎恐懼,好像自己處在一個地位,危機四伏的那種狀況。兢兢業業就是用在一個人求學修道方面,很小心,很努力,不敢懈怠。根據古人注解,「一日二日」就是日日的意思,今天是這樣,明天也是這樣,天天都是這樣。每一天都是「萬幾」,堯舜所處理的事情太多了,都會戒慎那個「幾」,那個微細處。   《書經》〈無逸〉篇上面說:「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這是指文王。自早晨到日正當中,太陽就「昃」,也就是向西偏,這樣的時間裡文王都沒有閒空的時間來吃飯。   《論語》裡面孔子也講,「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我曾經整天沒有吃飯,終夜沒有睡眠,都在思考。同樣《論語》裡面顏淵也說,他跟孔子學,孔子循循善誘教導他,他學得又進步又有興趣,欲罷不能,就是想停止不學,休息一天也辦不到,一直有高度的求學興趣,把所有的能力都用上了,好像學問有些成就了。以上舉出這些古代聖賢「自彊不息」的故事。

聖賢以下的一般民眾,也都不能懈怠放縱,不但用體力,還要用腦筋、用心力,用在學道、求道這一方面,希望自己能夠自強不息,如此則差不多足以效法天的健,可以成為君子。

七、學習天道的至誠

《禮記》的〈樂記〉篇講,「著不息者,天也」,「著不息」就是很明白的表現出這種不息,只有這個天。〈中庸〉是講「至誠無息」,至誠也是講天,所謂「誠者天之道也」,天永久都是至誠的;那我們人學天的至誠,叫做「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與「誠之者」不同,天是誠者,就時間來講,晝間也是誠者,夜間也是誠者,有道的時候天理也在那裡,無道的時候天理也在那裡,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所以它是至誠的;我們學誠的人稱為誠之者,學天的誠道,學成功了就是誠者。

誠之者正在學的時候,還沒有至誠不息,學的工夫不到,對於不正當的行為方法,心裡還能容納下去,這個誠字不行。比如古時候講倫常,尤其是家庭裡面的天倫,父慈子孝,一聽到哪裡有父親殺兒女、兒女殺父母,那是天翻地覆的事情,誰也不能忍受。現在每天常常看到這些,習以為常,心裡覺得沒有什麼嚴重,就是這個誠字學得不夠。學誠的時候,遇到社會這些倫常悲劇發生,是痛心疾首,這了不得的事情。必得這樣的話,我們才不會順著這個時代、這些亂世,這些不會跟他學。如果說時代已經到了這個地步,悲劇發生卻習以為常,不知不覺的就跟著學了,這個誠怎麼學得好啊?

學聖人的君子,他效法天的行為,自己莊嚴自己,就是敬重自己,一天一天的效法天行,也能跟天一樣「自彊不息」。「君子法天之行」就是要效法至誠,雖然還沒有到那種境界,但是我們心裡要以這個做我們學習最後的一個目標,最後的目標懸掛在那裡、放在心中。我們看這個亂世,一切反其道而行,我們才有是非善惡的一種辨別。不然的話,我們在這世上什麼是是、什麼是非,那裡是善、那裡是惡,沒辦法辨別。我們學誠,學自強不息,就是這樣學法。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