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集解纂疏講記》選輯(18) 【乾卦九五】易經,真正可以幫你趨吉避凶的一部經典
○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一、飛龍在天,無所拘束,得位又得中
第五爻的〈象傳〉:「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乾卦除了九五,其餘五爻,或者得位而不中,或者中而不得其位,第四爻跟上爻,既不中又不正,所以都是有所拘(有所限制)。九五則陽爻站在陽位上,是得了位;而且居在上卦的中間,也得了中。所以九五這一爻無所拘,不受任何限制,稱為「飛」,飛就是比喻一切拘束都沒有了。
二、天創造萬物,聖人效法天而創作
「萬事皆造始于天」。無論什麼事情,開始創造的時候,都是由於天。就拿農人種的五穀來講,這五穀你要它發芽,種子發芽要暖氣在那裡蒸發,暖氣就是陽氣,就是天。推及植物、動物,無一不是始於天。故云「天者,首事造制」。首事,萬事以它開始。造制,造是由天來創造,制也是製造的意思。一切由天來開始製造。
「聖人憲天以創法」。憲當效法講,聖人於是效法這個天,來創造治國平天下的教育、法治、法度,故云「大人造法」,這是荀爽的解釋。〈繫辭上傳〉孔夫子講:「天垂象,聖人則之」。天垂示那個象,就是天上的星斗,世間的聖人就照天所垂示的象來效法而創作。
乾卦第五爻所站的位子是「天位」,聖人出現在天位上而有創作,所以大人造法就如同飛龍在天。前無古人的才能稱為創作,〈文言傳〉說:「聖人作而萬物覩」,這樣的創作,天下一切,包括人和物,都看得出來。創作了什麼呢?伏羲造作八卦,這是創作,伏羲氏以前,沒有人能夠創作八卦;伏羲氏以後,只有學八卦,後來人再作八卦,那也不能算創作。所以到文王、周公以及孔子,都是用文字來解釋,那是「述」,「作者謂之聖,述者謂之賢」。
三、文王與周公,用文辭解釋伏羲氏的創作,孔子再解釋他們的文辭
不過講歸這麼講,實際上伏羲氏創作這個符號,還是要文王、周公從這個符號裡面,才能看出這個意思,然後用文字來解釋,所以他們的「述」應該說也是「作」。沒有文王周公那種聖人的學問,其他人誰能辦得到?到了孔子,作了十篇傳文,也叫〈十翼〉。「傳」在古時候就是解釋的意思,比如《左傳》、《公羊傳》、《穀梁傳》,是注解的意思。所以孔子的十篇傳就是在作注解,注解八卦以及六十四卦,解釋文王、周公的文辭。
四、孔子說出了萬物的本體
孔子也是「作」,因為伏羲氏只是畫卦,而卦有它的體、相、用,卦是相,卦的變化就是用,那麼體在那裡呢?不但伏羲氏沒有講,文王、周公也沒有說出來,孔子說出來了。
〈繫辭傳〉裡邊孔子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太極就是體,由體再起相,生兩儀就是相出來了。兩儀相對,相出現了。這個了不起,不是聖人也說不出來的。「人更四聖」,一部《周易》經過四位聖人: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位聖人這樣作之、述之,然後一般賢人才能看得懂。沒有經過四位聖人,那只是聖聖相傳,聖人知道,聖人以下,賢人都不知道。
五、孔子之後代代有傳承
《周易》經過孔夫子用十篇傳文解釋之後,又把《易經》的本體也取個名字叫「太極」,然後他教導他的學生,當然他門下七十二位賢人都會學,而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商瞿子木,由商瞿子木作代表傳下來,這些都是賢人。賢人跟孔子學了以後,一直傳,傳到西漢,漢儒的各種注解,都有老師傳授,都有師承。所以李鼎祚的《集解》,他就是把漢儒所注解的那些文字,把它收集起來,成為這部《集解》,所以裡面講的都是很可靠,這是中國文化。
六、繼續傳述《周易》,才能利見大人
「聖人作而萬物覩」,「萬物覩」即「利見大人」,天下萬物都見到大人,見到大人就有利益。這不容易,比如說現在是亂世,把《易經》這個大人造的道理研究明白之後,教化一般人,讓一般人見到,他們就利見大人了。見到《易經》的學術思想,他就得利益,得真正的利益。伏羲氏開始的那種真理,憑著這個真理可以使亂世轉為太平盛世,方法是從人心開始轉。世間這麼亂,也是由人心亂開始。所以學了《易經》,轉介紹給人家了解,讓人家知道這個重要,可以趨吉避凶,避免世間一切天災人禍,避免個人一切不好的運氣,而且按照這個做,他的境界、前途馬上就改變。不但改變現在世間這些亂的現象,更進一步往裡面修的話,就能夠走上成就聖人的路上去,連生死問題都能解決。這就是利見大人。大人就是聖人,見到聖人,那些伏羲、文王、周公、孔子我們見不到了,但是見到他講的學術,就等於見到大人了。見到大人,我們就是從學做一個正正當當的一個人開始,從正正當當的一個人,就一步一步學成聖人,眼前可以避免各種災難,境界一步一步提升,就走向了生死的路上去,利見大人就有這樣的利益。不是眼前一般人所講的小的利益。所以飛龍在天,它解釋有聖人之德,站在天子之位上面,有德有位的一個仁君,就是大人。現在看看世界的教育思想,如果知道這樣的大人,就知道教育從那裡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