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集解纂疏講記》選輯(23) 【乾卦文言】君子終日力行乾卦四德
○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一、保有萬物的天性,成就道義的門戶
從前面的說明,我們可以知道乾卦的元亨利貞包含了仁義禮智。〈繫辭上傳〉講「成性存存,道義之門」。「成性」代表天道,代表乾,成就了萬物之性;「存存」是指萬物都有天性。人類、動物、植物、礦物,無不有性,這個性都是從天從乾出來的,要使萬物保存它原來的天性,就是《易經》裡所講的太極,也就是我們人的真如本性。人類、動物是有情眾生,草木、礦物等等是無情,本性在有情動物是佛性,在無情稱為法性,此處講萬物就包含有情與無情,所以這個性就包含佛性與法性,整體講就是太極。要成就佛性與法性,也就是太極這個性,要保存這個性,不要失掉了,那麼乾卦就是道義之門。〈繫辭上傳〉講,乾坤二卦是義之門戶。
二、事物的開始,是我們要特別留意的地方
《漢書》王襃有一篇〈聖主得賢臣頌〉,在那篇文章裡面提到與《春秋》有關的一段注解:「元者,氣之始;春者,四時之始;王者,受命之始;正月者,正教之始;公即位者,一國之始,是為五始。」「元」,在天是指元氣,在人是仁,所以元是氣之始。「春」是四季的開始。「王者」就是天子,這是受天命之始。在古時候,天子、國君,正月都要告朔,也就是訂出來這一年要辦的哪些政治,好比現在公家機關裡面的行事曆是一樣的,所以說「正月,政教之始」。「公即位者,一國之始」,「公」是指各國諸侯,諸侯是由天子封賜爵位及領地,爵位分成公、侯、伯、子、男五等,公爵是爵位中最高的,他們在各自的領地上擔任國君、君主,這是職位。一個諸侯國的國君即位了,這是一國的開始,比如周天子封周公到魯國,周公自己沒有去,叫他兒子伯禽到魯國去即位,這是魯國的開始。
以上是《春秋》經講的五個開始,事物的開端,都是很重要的緣起法。《易經》裡一開始講元亨利貞四德,就猶如《春秋》經裡面的五個開始,「皆聖人所留意者也」,聖人是指孔子,這些是孔子所留意的,也是我們應該特別注意的方面。
三、「元」與「仁」的內涵與功效
《論語》裡面有一句話「為仁由己」,仁從哪裡學?由己,人人自己就有仁,就從自己開發出來,不是從別人那裡得來的。那我們現在不仁,就是我們有種種自私自利的慾望把仁遮蔽了,要把自己的仁開發出來,就是「體仁正己」。體仁就要廻光返照向自性中求,要體驗那個仁,就在自己心中。正己是你要行仁,自己要端正,辦事情、跟一切人相處,都要端正。怎麼才是端正?我們現在自己不知道,所以要靠聖人所講的道理去做,依照元亨利貞的內涵去學。 「元」在天是元氣,元氣是普遍的照顧天下萬物;在人是仁,仁是平等無私的來關懷天下人,為天下人來辦事,自己不要任何報酬。我們自己這麼做,大公無私去為天下人來做事、來服務,就能感化萬物。自己若不正,表面上為天下人辦事,實際上完全為自己辦事,貪圖那些物質的名利,這怎麼能夠化物呢?體仁正己,所以化物,則長人也,「長人」就是為人之長,天子就是長人,諸侯也是長人,做領袖、做元首就是長人。
四、「亨」與「禮」的內涵與功效
《禮記》禮器篇有一句話說「禮時為大」。在什麼時候行什麼禮?時為大。我們現在行禮跟古人行禮不一樣,我們現在見了人,或是鞠躬禮、或是握手禮,古人是跪拜禮。接到朋友的信,叫拜讀,拜了之後再讀,我們現在接到朋友的信,別說拜讀,鞠躬一下也不肯,也不知道。這還不算,朋友的信來的話,拆信就不知道怎麼拆,隨便一撕,那太不恭敬啊!最低限度,朋友的信來的話,用剪刀剪得平平的,剪得整齊的,這就是對待朋友的一種恭敬。 為什麼講禮時為大呢?禮要適合時代,不隨時代變通,不趨合時代的話,禮也就不通。古時候言語也是禮,《禮記》的禮都是古時候言語,你現在要講禮的話,照《禮記》的言語把文字唸出來,人家也不懂,所以要趨時變通,這才是禮之亨也,亨就是通。
五、「利」與「義」的內涵與功效
《中庸》講「義者,宜也」,〈中庸〉解釋「義這個字,就拿「宜」字來解釋。宜的意思是對天下人非常實用,很適當的。「利民則和義」,要讓民眾得到真實的利益,要靠和,天下太平就是和,每一個國家都好,天下人都好,那是真正的利益。 和很重要,我們人把五臟調和了,這個人身體健康。現在很多病還沒有藥可以醫治,在這裡學《周易》就知道原因,仁義禮智信失掉了。比如愛滋病,失這個禮而得愛滋病是最原始的因。當然有些無辜的人,被傳染的不算,不能講他,值得同情。但同性戀就是不守禮,禮講規矩,按照《易經》來講陰陽要配合,同性戀違背陰陽相合,陰陽不和諧,這樣走上極端,就發生那種病來了。要根本上治療的話,要守禮。這個禮上講,使陰陽二氣不要偏激的運轉,這是治本。各種病都是從這樣來看、來研究。這一點過去學中醫都要讀《內經》,《內經》在這方面講得非常透徹。
六、「貞」與「智」的內涵與功效
「貞,正也」,貞就當正字講。聖人制禮作樂,讓社會風俗得以安定,關鍵在於「守正一業」,講正,講一。一很重要,我們念佛要得一心不亂,其他法門也講萬法歸一。守正一業把一切的事業都講到一上面,能得到一心的話,專一就能夠定俗了,不懂一,教育根本就不知道,問題在這裡。智者才能夠知道守正一業的好處。
七、君子要學習乾卦四德
上面把仁義禮智都解釋了,有仁義禮智這四德,那就興盛,故云「四德者,文王所由興」,文王就具備這四德;與這個四德相反是四愆,愆是犯過,惡極也叫愆,四愆就是四惡,故云「四愆者,商紂所由亡」,殷紂王有四愆,他悖了四德,他亡國了。不只是亡國,他亡了天下。
是以君子終日乾乾,行此四德也。在乾卦九三那一爻,爻辭說:「君子終日乾乾」。君子終日在那裡用工夫,不忘記乾卦的元亨利貞四德,從早晨到晚間都要這樣學,都要行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