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集解纂疏講記》選輯(31) 【乾卦九五】於日常生活中巧妙運用,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溼,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
一、卦中兩體相應的道理
六畫卦的六個位置分上下兩體,上體三爻是外卦,下體三爻是內卦,內外兩卦互相相應,相應就是感應。比如說內卦初爻,跟外卦的第一畫(九四)來相應,是初、四相應;內卦二與外卦二(九五)相應,叫二、五相應;內卦三與外卦三(上卦、第六爻)相應;就是三、上相應。初四、二五、三上,兩體互相感應,漢儒解釋,這當中以二五相應最重要。二五在上下兩體都是居中,二是內卦的中,五是外卦的中,所以講到中道,二五相應非常重要。〈文言傳〉將這兩爻相應的道理推廣解釋,讓我們研究《周易》的人明瞭相應之理。漢儒往往根據相應和不相應來解釋卦。
二、八卦與人倫關係的結合
〈說卦傳〉講「立天之道曰陰與陽」,天之道它怎麼立呢?憑陰陽這兩個現象,來立下它的道。〈繫辭上傳〉說:「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這是乾坤二卦以其陰陽二氣相感,而成震坎艮三個兒子,與巽離兌三個女兒,合稱六子卦。乾坤六子,以自然界而言,就是天地萬物的倫常關係,以人類而言,就是父母子女的倫常關係。乾、坤父母養了六個兒女,古人講「八口之家」是這樣來的。
三、同聲相應的運用
同聲相應是自然的法則,任何一個人要想學道,要在世間辦任何事情,就要取法自然的那種相應道理。做為人君固然動靜都要相應,就是普通一個人,也要動靜相應。古時候都能接受夫唱婦隨,夫是代表陽性,妻子是代表陰性,這在古時候沒有家庭問題。現在有問題,比如英國的柴契爾夫人,你說她是陰是陽?她是女中的丈夫,她是陽剛,十足的陽剛。中國古代的女皇帝武則天,哪一個男子也比不上她,她是陽剛的。事實來講,我們今日家庭裡面,陽剛的女強人多,女強人要作主,那做丈夫的人,陽就讓給她,丈夫就處在陰這個位子,少一些事情,那不是很好嗎?這樣也是陰陽和順了,意思就講通了。不這樣解釋沒辦法解決問題,所以今日之下家庭問題太多了,任何問題可以好解決,不是不能解決。 再講到個人問題,一個人同樣有陰有陽,陰陽不和順,總是身體毛病不斷,病根就是陰陽不調和。佛法講覺悟,什麼事情你都要自己覺悟,不然糊裡糊塗,自己做病人也要覺悟的,根本的就是陰陽要和順。
四、同氣相求的運用
十三經裡面的《周禮》,有天地春夏秋冬六官,也叫《周官》。其中秋官司烜氏這個官職,他的職掌是:「掌以夫遂,取明火于日。以鑒,取明水于月」。「夫遂」就是「陽燧」,以前在農村裡面不用火柴,是用很粗糙的紙,一般叫火紙,很容易燃燒,把它捲起來,那個紙叫做紙媒。紙媒子頭燒過一點點,把它滅掉了以後還有灰,那個灰還連在紙媒上面,用三稜鏡對著太陽,把日光的光線藉著三稜鏡聚在紙媒子上,紙媒子就會燒起來,陽燧就是這一類的運用。還有一種,把紙媒子拿在手裡面,另外夾著一塊石頭,用鐵棒子敲這石頭,石頭就冒出火星來,火星碰到紙媒上面也會燃燒。這些都是古代陽燧的變化,從紙媒子可以想像什麼叫做陽燧,陽燧是很容易燃燒的那種物質。
「鑒」就是鏡子,我們現在用玻璃鏡,古時候不是玻璃鏡。鑒字下面是金,是用金屬做的東西,就是把銅磨得很光亮,一個圓圓的,可以當鏡子用,看出自己的面貌,也可以照其他各種物體,所以鑒就是鏡。鑒可以用來取水叫做「方諸」。古人講天圓地方,方是取象於地,諸是指著那個鑒,合起來叫做方諸,拿方諸對著月亮,水接滿在盆中。
所以方諸是對著月亮取水,陽燧是對著日光取火。日光是太陽的精華,月亮是太陰之精華,方諸與月亮同氣,陽燧與日光同氣,陰陽相感則水火生。此處拿自然界的現象來說明「同氣相求」的意義。
五、同聲相應、同氣相求運用在人事上
孔子用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來解釋「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做國君的人,要懂得這個道理。國君總得要自己是個日月,才能讓天下人從你那裡取得恩惠。國君本身不是個日月,人家怎麼跟你相應呢?國君是個日月,但天下人不懂道理,就要靠教化使他們明白道理,怎麼樣學聖人,怎麼樣學做人之道,他們才能得到聖人給的利益,比如人民無水火不能生活。 懂得這個道理了,我們做生意也好,從事政治也好,先問自己動機是什麼,如果只想滿足自己私人的欲望,自己既不是太陽也不是月亮,你憑什麼叫人家來配合你?憑什麼叫人家來相信你、來信任你?各位研究就從這裡研究。
「火動而炎上」,火一發動的時候,火就往上冒,叫炎上。「水動而潤下」,水一流動,就往下流。「水流溼,火就燥」,水倒在泥土上,馬上就浸到土裡面去,如果水很多,就從土的高處流到低處去;火燒柴、燒乾燥物,一接觸很容易就燒起來了,這也是相應之理。 孔子教我們明瞭相應之理,在世間辦事、自己脩道,總得要使陰陽相應。古時候皇帝用的宰相,「宰」是指皇帝本人是主宰,「相」是幫助主宰辦事的人,叫做宰相。宰相是什麼呢?「燮理陰陽」,你宰相要幫天子辦事,治理天下治得好,最重要的原則就是燮理陰陽,要調和陰陽。《黃帝內經》裡面講醫學,醫學也要燮理陰陽。所以范文正公講,不為良相就為良醫,同一個道理。
六、同聲相應、同氣相求運用在學道上
學道就是從個人生理到心理的陰陽相合,講得再詳細一點,就是〈中庸〉裡面講,「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喜怒哀樂就是陰陽二氣沒有平衡的發展,偏了之後,無論是喜、是哀、是樂,都會出毛病的。身體上有毛病,心理上過於不平衡,人格也會偏差,也出問題。所以〈中庸〉裡面講中和,喜怒哀樂一發,自己要節制,趕快把它收回來,養成一個和氣,不要偏了。同氣相求、同聲相應,講到最根本就是陰陽二氣歸到圓融。《華嚴經》也講圓融,《圓覺經》也講圓融。中國經典講中和,由和到中,中就是圓融起來了,陰陽歸入到太極了。陰陽歸入太極,別說我們身體沒有毛病,生死也解決了,也就是沒有了。這樣一層一層往裡面研究,這就能夠懂得出世法,世間一切問題,自己的問題、社會人羣共同的問題,也都可以找到根本的解決方法。
七、雲從龍
荀爽曰:「龍」喻王者。王者是在秦始皇以前,如堯帝、舜帝,夏商周三代叫三王。雲生在天上,乾是龍,乾又是天。根據《黃帝內經》,這是中醫必讀的一部經,裡面說「雲出天氣」,雲出於天氣,所以「雲從龍」。我們任何一個人,要懂得自己的身體都有陰陽二氣,平常不管有病沒病,都要懂得調理陰陽二氣,有病出來的話,首先要注意到自己的氣順不順。《黃帝內經》為了講人體的陰陽二氣,也講到自然界的天地之氣,人與天地的自然是同一個氣的。為什麼我們要順乎自然呢?順乎自然身體就好,違背自然的話身體就不好,有這些道理。所以在那裡面有講雲出於天氣,所以雲從龍,龍是一股陽氣,雲追蹤從龍。
八、風從虎
荀爽曰:「虎」喻國君。就天上的金星來講,金星是附從日光而行的,它是在西方,所以把它比喻為國君。老虎在樹木那一聲長嘯,風就起來了,就生出風來了。
〈洪範〉有九疇,是治國平天下的九個大法,那是箕子教授給周武王的。裡面第八個大法,講各種感應,其中一個講風。依照鄭康成注解,他說「風,土氣也」,風是土發出這個氣。李道平舉《內經》裡面講「風生地氣」,故「風從虎」。
参究天地,是萬物之本也。萬物從天地陰陽的數來的,所以研究天地萬物,一般人講研究宇宙觀,觀察清楚沒有?宇宙是什麼真相?看天地萬物,很具體有形象的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包括虛空,這些個宇宙,它是有具體的形象,然後歸到很簡單,很抽象一個數目字。數從氣象來的,一般人只講氣數,國家的命運也好,個人的運氣也好,說是氣數到了,好有好的氣數,不好有不好的氣數。氣數就講到一切具體事物的來源。這裡就一卦六爻之位,分析它的氣數。為什麼風從虎呢?從自然的現象一層一層分析,分析到最初陰陽二氣的氣體,表現那個數目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