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集解纂疏講記》選輯(40) 【乾卦】贊歎乾卦四德「元亨利貞」
○乾始而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
一、「乾始」的意思
孔子寫的〈繫辭上傳〉說「乾知大始」,在這裡稱為「乾始」,意思就是乾知道大始。「大始」就是前面講通達陰陽二氣的,從太極裡面分出來,那個大始,即「大哉乾元,萬物資始」是也。乾元的元氣是偉大的,世間萬物都依靠它開始,假如沒有它,我們人的生命怎麼開始?就靠這股元氣。我們的靈魂第八識,要到人世間來,我們原有的元氣,在前一生死了以後,自己收藏起來了,收藏在識裡面了。現在怎麼引發呢?投胎時要靠父母的元氣,入了胎以後,用父母的元氣來引發我們自己的元氣,就是這樣的。資始,萬物都靠這元氣來引發才有這個生命。
二、「而」字的意思
李道平的案語。他說經文「而」字,從鄭本也,鄭康成的注解本子。當是「耐」字之譌。別本亦作「能」,《十三經注疏》本子,王弼注的本子作能。蓋古「能」字皆作「耐」,古時候能字都作耐字,是這麼用法的。在《禮記》禮運篇裡面有一句話,「故聖人耐以天下為一家」,耐以應該讀能以,能以天下為一家。注解說「『耐』,古『能』字」。樂記,《禮記》〈樂記〉裡面說,「故聖人不耐無樂」,不耐是不能的意思,不能無樂。「樂不耐無形。形而不為道,不耐無亂」,這是〈樂記〉裡的幾句話。〈樂記〉注解說:「『耐』皆讀作『能』」。凡是耐在這裡讀音讀能。 宋祁漢書高帝的本紀注解說:「古者『能』字皆作『耐』字。後世以三足之能為『能』,故今人書『能』,無有作『耐』者」。據此則「而」字當是「耐」脫旁寸,從上文「始而亨」遂作「而」也。他的意思是說這一句,「乾始而以美利利天下」,這個「而」字,是根據上面的文字,始而亨的而字,在這裡也作而字了。作「能」者,今書,是現在的寫法。作「而」者,從古本誤也,古本誤什麼呢?要把它改正過來,當增寸作「耐」,始復古本之舊。這有什麼根據呢?在履卦裡面有一句話,「眇而視,跛而履」,其誤亦然,那裡的「而」字也跟這裡的錯誤一樣。他認為這個「而」應該是個「耐」字,而字旁邊加一個寸字,這是他考據的。
實際上各位要知道,「而」字跟古時候「能」字是通用的。要研究的話,在文字上面我們要了解更多一點,你要是查《說文解字》這個「而」字,它是象形字,而字寫出一個篆文,象形像什麼呢?它像一個人從鼻端到嘴唇,然後長鬍鬚,所以這個而字原始的字,是一個人長出鬍鬚出來,《說文解字》講「而者,須也」。須就是左邊三撇右邊一個頁字,必須的須,是個象形字。後來引申的用法,用在一句話的發端,開端的一句話。或者一句話的轉語,然而…等等。有的時候作實字用,實字有一定的意思,或者如字,如此的如,或者你我的汝,當汝字用。都有的,這都是引申的意思。為什麼當能字用呢?能跟而字,李道平講這而字原來是耐字,耐字與能字,古人讀音沒有我們現在這麼精細,這麼細微的。古人的音,在各地方的音都是大致的,差不多的,耐、能這兩個字,音是相同的,古人的用字,六書裡面有假借,假借是造字的一種,沒有這個字,就借別的字來用,假借之中有同音假借,同一個音聲借來用這個意思,所以耐與能這兩個字是同音假借,大家知道就好了。
三、「美利利天下」是亨之德
前面講元亨利貞,亨是「嘉之會」。《爾雅》〈釋詁〉裡面講「嘉」當「美」字講,此處〈文言傳〉講:「以美利利天下」。「雲行雨施,品物流形」這是釋亨之德。亨就是通,「變而通之以盡利」,講變通就是要盡其利,使天下萬物都能得其利。故知「美利謂雲行雨施,品物流形,所以利天下也」。雲行雨施是根據卦爻象來講,前面講上坎為雲,下坎為雨,然後講品物流形,接受雨露的潤澤來利天下。
乾卦的亨這一德,它就是能夠美利來利天下。怎麼利天下呢?就是虞翻所注解的「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就是天上有雲有雨,灌注在大地上的萬物,使得萬物能夠順利生長。為什麼雨露灌注能夠生長呢?大家學佛就知道,任何草木、五穀也好,它要能夠生長,由種子發芽生長,種子是因,發芽生長,它怎麼能夠長出芽再繼續成長呢?就要很多緣。風霜雨露就是緣,有風一吹,雨水一灌溉,這就是緣。這個緣是幫助把種子舒通開來,種子原來固定的,它不會動的,你要把種子能動起現行的話,它要其他的緣,這緣是風是空氣,用空氣、用雨水的溼氣,這樣把種子能夠舒展,也就是亨通的意思。萬物它要藉空氣、雨水、陽光…等等給它生長,沒有這些條件不行的。所以這是美利利天下,注解裡面是「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就是世間一切,包括人事、自然界種種的事物,都要具備這些。雲與雨是做一個比喻的話,需有這些條件,它才能夠順利發展。就人事方面,人類社會無論在什麼時代,農人的農作物要風調雨順,人事上面各種組織、國家的政治、民間的各種組織,從家庭裡面的各種成員互相的相處,社會上的君臣朋友互相相處,靠的什麼?就像這雲行雨施,品物流形。上下一切能夠溝通,這個溝通是就乾卦來講,元亨利貞,亨這一德,就說明乾這一卦是君卦。君卦是帝王,假如聖人在位,他的德就能夠使天下自然界風調雨順,在人事方面大家是一團和諧,萬事都那麼順利發展,這是講亨的德。
四、「不言所利,大矣哉。」貞在其中
虞翻是引用《論語》的一段文作注解:「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故利者大也。這是引《論語》文來解釋「不言所利」之意,天沒有說話,但是「四時行焉,百物生焉。」這種利比什麼都大,則貞在其中矣,這是講貞。「大矣哉」就是贊利之大,實贊元之大。
五、「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是對乾卦九五的贊
做事情以及一個人的修道,都要講求專一,專一就不要雜。做學問之道也講一門深入,在求知方面求了解,可以多方面求,而用工夫,在行方面必須一門深入,一門深入就是要專。「不變曰粹」,為什麼粹叫不變呢?言其時間久。你既是專一的用工夫,長久這麼用下去,才會有成就的。「純」就是誠,「粹」就是不息,至誠不息這是乾的德。「精」則至誠無息,一個誠、一個不息。精是至誠的,誠到極處了而沒有休息的時候,這是什麼呢?乾,講乾卦了,乾這一卦它是至誠的,而非常自然的沒有休息。前面大象裡面就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行健就是自然的,自強不息就是沒有休息,所以能有是「剛健中正」之德。既是剛又健,健就是天行健的意思,有中正之德。
李道平的案語,「大哉乾乎」這一句話是承上文「大矣哉」。下面就講大矣哉的意思了,〈雜卦傳〉裡說「乾剛」,乾卦就是剛。剛這個字是陽剛,這是講體乾卦的體;〈說卦傳〉裡面說,「乾,健也」,乾是健的意思。兩者意思不同,一個是講體,一個是講它的作用。
在乾卦來講,只有九五這一爻,既是中又是正。「剛健」這兩個字,把乾卦六個爻統歸起來讚美它,六爻每一爻都是剛健的。而「中正」這兩個字則獨贊九五。
「純不雜」者,即贊「剛」之體。「粹不變」者,即贊「健」之用。這個解釋也非常清楚。「精」則合「剛健」而歸于「中正」。然則「剛健中正,純粹精也」,非九五其孰當之。〈文言傳〉講:「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根據崔覲的注解,以及李道平的案語,那麼這兩句話就是專門來解釋九五的。如果不是九五,誰能當得起?九五為乾卦之主,此節專釋九五,而「發揮旁通」,則統論六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