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集解纂疏講記》選輯(46) 【乾卦】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
一、「大人」是指有天子之位的聖人
「夫」是一個語助詞,說話寫文章開頭用一個夫字,語氣比較和緩。李鼎祚就引用〈乾鑿度〉裡說:「聖明德備曰大人也」。什麼叫大人?聖、明、道德有完備叫大人。
〈乾鑿度〉裡有這幾句話:「易有君號五,大人者,聖德明備也」。《易經》裡面有君,號五,也就是我們現在一提到九五,就知道是天子之位、九五大位,這是《易經》裡面特別講出來的。這個大人就指登在九五之位的聖人,〈大學〉裡面講:「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把這個本有的明德完全明出來,這個明德就完備了,一點欠缺都沒有,這叫大人。儒家聖人叫大人,佛家成佛也是大人。早期一到中國來的經典,有一本叫做《八大人覺經》,學大人的有八條綱領,學大人就是聖德明備也。
二、引用《淮南子》來認識大人的內涵
《淮南子》那部書裡面有〈泰族篇〉,裡面說:「大人者,與天地合德,日月合明,鬼神合靈,四時合信。故聖人懷天氣,抱天心,執中含和,不下廟堂而衍四海,變習萬物,民化而遷善,若性諸己,能以神化。」
三、如日月無私
「天第合德」,天地是平等無私,天是平等覆蓋大地上的萬物,大地是平等無私承載地上的萬物,那麼大人就像天地這樣平等無私的來保護、承載萬物。天覆蓋就是保護萬物,大地承載萬物就是生長萬物,做個天子、大人,就要與天地這個德相合。「日月合明」,日月無私照,太陽照著大地,它沒有私心;月亮照著大地也沒有私心。你這大人就要學日月,你要平等的照顧你治理之下的天下人,這叫日月合明。
四、如鬼神合靈
「鬼神合靈」,鬼神道裡面,那些做鬼神的,他們都有靈通的。比如我們現在人間,也有很多通靈的人,通靈的人他藉著鬼神,可以請出在那一道的祖先。鬼神知道,有通靈的人,鬼神一附在身體上,他就能找出過去某人在哪裡,所以鬼神能通靈的。這個通,普通研究儒經的不了解,而漢儒了解,但宋儒不了解。我們在人道,我們對於人這一道的事情,我們都是所知太少、很有限的。同樣是人的心理,他人的能力我們都不知道,何況鬼神。鬼神有靈通,我們人也有靈。人,你要學道,有定工夫他才出現神通、有靈感。比如古人作文、作詩,他用心用得非常專,把其他一切雜念都排除了,專研,一直在那裡想,忽然靈感也來了。這個靈感怎麼來的?靈感是本有的,就是憑他在用心,專一的就等於入了定了,他靈感就出現了。這是我們人道要有靈通、要有神通,必須要有入定的工夫,才有神通出現。鬼神道呢?他不是入定修來的,他是報得通。到了鬼神道,他那個業報身,自然就有的一種神通。這就明瞭了,按照佛法一解釋就清楚了。鬼神雖然有神通,他是報得通,他實際上還比不上我們人。那你在位的大人,做天子當然是不必說,就是做國君也是大人了,你必須像鬼神那樣合靈。合靈什麼呢?不要看表面事情,一切人事看表面的話,那太膚淺,不得真相。揚雄有一篇文章叫作〈解嘲〉,那篇就說「高明之家,鬼矙其室。」我們一般人以為是門關起來,在家裡人不知道,但是鬼神看得清清楚楚的。所以做一個天子,不是鬼神你怎麼通呢?你要學有定工夫,能夠入定。遇到任何事情來的時候,你要靜下來,用你的理智不要情感用事,這就是鬼神合靈了,像鬼神那樣的能夠通靈了。
五、如四時合信
「四時合信」,按照五行來講,有兩種講法,一是北方水也是信,一是中央戊己土也是信,這裡就中央戊己土來講的。地球上東西南北,是我們人類定出來的方位,你無論是哪一方位,你沒土行嗎?東方要有土,西方、南、北方缺少了土都不行的,這就是信。信一方面當信用來講,一方面當實在講。有信,這東西南北四方就是實實在在的啦!就真實的了。你做大人就像四時合這信,每一個方位,每一個時候都要有信,要信實。土地都是講真實的,一點虛假也沒有。四時呢?到了春天,春天就來了。到了夏天呢?夏天就來了,夏天氣候就與春天的氣候不同。那麼秋天的氣候也與夏天又是不同。就四時講,完全能夠兌現沒有虛假,沒有虛假就是信實。大人辦理政治,就像春夏秋冬每一時候都要信實,一絲一毫的虛假都沒有。
六、能執持中道,涵養和氣
「故聖人懷天氣,抱天心」,所以在天子之位的聖人,他心裡想就是天的那個氣分,抱這個天心。天心就是前面講與天地合德,公平無私的那種氣候的天心。「執中含和」自己執持中道不要放棄,就像手裡抓著這個中不要放棄,涵養和氣。喜怒哀樂最好不要發。不要發就是中,一直保存在那裡。萬一有了,那喜怒哀樂就發動了,一發動自己就來調和,不要它繼續發,這叫執中含和。
七、恩德布施於四海
「不下廟堂,而衍四海」,在九五之位的大人、聖人,他能夠不下廟堂,廟堂指的是天子的宗廟殿堂。做天子的重大事情,是上朝廷治理政治,另外重大事情就是祭祀宗廟。衍就像那水灌溉四海,衍當分布講,佛家講布施。你能夠執中含和,自己坐在朝廷裡面,就能夠把你這種德布施到四海,讓天下人都能得到你的恩澤。
八、能改變風俗習慣
「變習萬物」,這裡李道平變更兩個字,在《淮南子》裡面是「變習易俗」。變是改變,改變人的習氣,俗是社會上人群的一種風俗。他這裡改用萬物兩個字,意思也是相近了。那麼你不下廟堂而能衍四海,可以把四海之人不好的習氣能夠變化,就是變化氣質。風俗不是個人的是人群的。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風俗,在中國古代講的天下,就是中國大陸,那是一個天下,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風俗,南、北、中原、邊境都是不相同的。這些風俗,在位的天子都能夠用他的執中含和,執中含和就包括上面那些德,來改變一般人的風俗。
「民化而遷善」,一般民眾就能得到他的教化,就變化了。不好的習氣把它變化掉了,原來是不善,從不善的地方遷移到善的地方來,就他的心來講的,不好的心理改變為好的心理。
九、能回歸本性
「若性諸己,能以神化」。大人在位,他以執中含和,使天下人民能夠改善習氣,變化風俗,就像性諸己,變化過來性相近也。孔子講的「性相近」,是大家不好的習氣、不好的風俗,經過他教化之後,加以改變,逐漸逐漸跟自己的本性相合了,就像性諸己。見到別人就看見自己本性,這是能以神化。以上這是《淮南子》的一段話。
李道平接著說,所謂「執中含和」者,不是九五大人,既中且正,聖德明備,誰能如此呢?這是講九五大人之德,我們各位要學,將來若參加選舉,存心就是存這個大人之心。沒有這個心你再怎麼選,很難,就是選上也不是好事情。選上之後,你沒有大人之心,選上不是好事,很多災難就來了。最後講的這一點,我們必須記住。
下面看李道平的疏,先解釋荀爽注。五為天位,九五是天的位子,故「與天合德謂居五」。二為地位,二是初二的地位,故「與地合德謂居二」。在九二這個位他也叫大人,九五那不必說,更是大人了,所以這裡講大人者指的是九五。
十、大人之德如同天地之德
在孔穎達疏裡面引用莊氏解釋說:「謂覆載也」。覆載,覆是天,天是虛空覆蓋在大地上,載是承載,大地承載萬物。〈中庸〉裡面有這幾句話,「辟如天地之無不覆幬,無不持載」。辟跟譬通用,譬如像天地那樣無不覆幬。覆幬就像布幕一樣的能夠覆蓋,像我們的屋頂,都是覆幬了。天空是大地的覆幬,持載就講地。
這個意思就是說,居在天子之位的聖人、大人,他撫育萬物,就是撫養萬物。這個萬物指的是人類、一切的動物,那些花草樹木,無不包含在內。就如同天沒有偏私地給誰來覆幬,它是公平地、平等地覆幬一切。大地沒有偏私,是普遍來承載萬物。故「同天地之覆載」也。這是講與天地合其德,是大人的德。中國從五帝三王到孔子那個時候,你要辦政治就是這個辦法。你辦政治的人的德就要跟天地的德完全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