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通知

    《給孩子的傳家禮》居家 31–好好吃飯不挑食

    十一、不挑剔食之美惡。

    現代人很重吃,有的是為了滿足口腹對美食的想望而吃,有的是為了體態而想吃卻不敢吃,有的則是為了養生而謹慎飲食,飲食和睡眠一樣會影響一個人的健康,特別是發育中的孩子,飲食關乎他們的智力和體力的發展。協助孩子均衡飲食的第一步,是家長要有健康飲食的觀念,其次則是耐心的誘導,誘導不成則可以嘗試藉由學校同儕、親師合作等來建立孩子健康的飲食習慣。

    很多媽媽最大的困擾就是小孩挑食

    其實,很多大人也挑食,只不過我們稱之為「偏好」; 挑食的老人家也不少,但通常被判定為「營養不均衡要補充營養」,或是因為口牙不好或是因為長年養成的飲食習慣難以更改因此只好挑食。

    有個同事,全家不過夫妻加一個小女兒三個人卻要料理三種食物,同事吃計算熱量的減肥餐,先生要有飯有肉有湯還要帶隔天的便當,女兒卻只吃漢堡義大利麵。別說一國大江南北飲食文化大不同,就連一個小家庭都有飲食差異。

    在一國之內,我們本來就應當尊重各地不同的飲食文化; 但在家庭之內,為了家人的營養與健康,調和家人口味卻是必需。對大人,可以以理說之; 對挑食的孩子卻是軟硬難行、讓家長很無力。

    朋友家的小男孩很排斥蔬菜水果,於是全家大小都為小男孩的嚴重便祕人仰馬翻。我家兒子很愛吃水果,特別是西瓜、橘子這些涼性水果,一吃多了半夜必定腸絞痛,又翻又滾又哭。女兒的小表姊常常到吃飯時間就愁眉苦臉喊肚痛,但吃起餅乾零食又像個大胃王,她來家裡玩,吃飯時又托腮支頤,要求她把好好飯,她卻一派無所謂地說: 「在我們學校,老師都說吃不完沒關係,倒掉給豬豬吃就好了~」雖然我可以要求她遵守我家的規矩,但卻無從改變她在學校被灌輸的「吃不完倒掉就好」的價值觀。

    大女兒曾經有一陣子拒吃口感鬆軟的根莖類和豆類: 南瓜、馬鈴薯、地瓜、山藥、芋頭、栗子、紅豆、綠豆、蓮子、蓮藕……等。但我們是吃素的家庭,不吃這些那能吃的食材就更受限了,而且也會缺乏應有的各種維生素。但任何引誘拐騙埋藏潛伏的伎倆都無效,不吃就是不吃,不然就是吃了吐出來,屢次讓做媽媽的火冒三丈。

    幸好,孩子就讀的弘明幼兒園是很注重飲食均衡、且非不得已不浪費食物的,老師在知道媽媽的困擾後,以各種巧妙的方法加鼓勵加同儕力量在她的碗裡慢慢加入這些為她所拒的食材,不出幾個月,飲食習慣就調整過來了,現在她雖然還是沒有很喜歡口感鬆軟的食材,但已經不會再抗拒了,而是會告訴幫他添菜的大人「一點點就好」。每種一點點,營養也多一點。

    有些事,特別是這種照三餐上演的狀況劇或許不是單靠家長力量就能達到目標,或者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容易產生親子的不愉快;適度易子而教或搭配學校的教學可以提升孩子的接受度也可減輕家長的育兒壓力。只是,家長本身也必須具備正確均衡的飲食觀,保持耐心和孩子溝通,並且找到理念能相應的保母或幼兒園,如此,在孩子的健康管理上方能事半功倍。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