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的傳家禮》出門 6–向張良學禮貌
五、乘車見長者必下,見幼者亦須與之頷首為禮。
向漢初名臣張良學禮貌? 怎麼不是學兵法學識人,還是學推翻秦朝打敗項羽的方法呢? 那是因為張良扭轉命運的關鍵就是禮啊! 看看《常禮舉要》的「見長者,必趨致敬」怎麼改變人生、改變時代!
看到認識的長輩,趨前問安是種禮貌
看到不認識的長輩,禮讓先行、微笑以對也是禮貌。
年輕人或許會覺得怎麼這麼多禮,可是這份禮貌可是放諸四海皆準,不論是日本的職場漫畫還是美國黑幫電影都毫無例外。而且歷史上有個人還因為和一位老者相遇而掌握做人做事的秘密,因此扭轉命運。
此人就是秦朝末年圮上納履的張良,張良出生於韓國的宰相世家,二十歲左右在一座橋上遇到一位衣著破爛的老人,老人命令張良幫他撿回掉在橋下的鞋,張良強忍著去幫他撿回鞋子,沒想到老人沒稱謝,反而命令張良幫他穿鞋,張良一忍到底跪下幫老人穿鞋,結果老人大笑離開,後又折回來說張良孺子可教,和他約定五日後天亮時分於此相見。五天後天亮時,張良到了橋邊,老人已在,生氣地說他和老人家相約怎麼可以比老人晚到,老人於是離去並相約五天後再見。五天後的雞鳴時分,張良到橋邊時老人又已在,老人又生氣地離開。再五天後,還沒到午夜張良就已經抵達等候老人,老人很高興,送了張良一編書,對他說,讀了此書,十年後就能興師得勝了,後來張良果然輔佐劉邦建立漢朝。
這個故事教我們的不僅是對老人家要有禮貌、要守時之外。其實老人還教了張良”忍”,以及”佔敵先機” “先發制人”,”忍”與”先”乃兵法要訣。張良之所以能得老人的傳授,就在於他的禮,因為禮敬老者所以能忍,所以願意比老者先。而他的禮必有家庭教化的前因,因此他的成就只是後果。
張良的禮讓他提升智慧、改變人生,和老人的相遇成為歷史佳話。
回望今日,我們禮敬長者同樣是因為長者的年紀值得我們尊重,長者的人生經歷值得我們學習,就教於長可以避免犯相同的過失,甚至可以站在他的經驗值上開創新局。而且我們今日所享受的一切建設與社會福利,都來自於前人的貢獻,於此,怎能不敬重感恩?
社會必由眾人所構成,群聚的社會,就需要建立秩序。漢高祖劉邦在草莽時瞧不起讀書人,會在讀書人的帽子裡撒尿以示鄙夷。但一但即位為帝,需要重建秦末以來混亂已久的社會秩序時,他還是需要仰賴儒學的力量,從倫常的推廣作為社會穩定的基礎。當幼尊長卑將導致混亂,唯有長尊幼卑則能引導善良風氣。例如:學習禮讓長者可以培養耐心、等待行動較慢的長者可以培養同理心、傾聽長者說話可以養成柔軟心…….等等。可見,禮敬長者的受益者還是在我們自己身上居多,念及此,怎麼能不教孩子好好做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