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的傳家禮》居家 1–序言
在這個時代,什麼樣的禮物是能一生受用甚至世代受用的呢? 財富?人脈名望? 還是知識技能嗎?啟蒙學院的《給孩子的傳家禮》系列將以每周一圖一文跟您分享我們所能給孩子的最珍貴的禮。
聖賢的經典教育可以從童蒙時期的反覆讀誦到中小學時學習經典內涵,進而到成年後以聖賢之教立身處世。禮的教養則是要從啟蒙時期便建立良好習慣,不論居家或在外,體現在孝悌之道、交友之道、辦事之道; 甚可言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都少不了禮。
《禮》是中國的五經之一: 《周禮》、《儀禮》、《禮記》合稱三禮,詳細記載從個人到國家的禮制禮節。孔子也對他的兒子伯魚說:『不學禮,無以立』,孔子的教育是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不學禮,做人、求學、辦事都難以成功。
二十世紀,李炳南教授(雪廬老人)依據古籍結合當代人習慣編撰了《常禮舉要》一書,涵蓋一個人居家及在外應知的基本禮節。隨著世代的遷異、生活模式的改變,我們再根據《常禮舉要》發展出一系列啟蒙插畫 --《給孩子的傳家禮》。
《給孩子的傳家禮》顧名思義,這是為處於啟蒙階段的孩子和家長所規劃的內容,希望家長在面對全球化潮流和新興的滑世代之時能夠掌握教養的方向,引領孩子前進,將最珍貴的禮教傳給下一代。
給孩子的傳家禮系列由中華無盡燈文化學會監製
在開啟這份禮物之前,我們想讓您知道,這是我們對每一個孩子最深的愛,也是對所有家長的深深期許。《給孩子的傳家禮》乃根據李炳南教授(雪廬老人)編寫的常禮舉要內容所發展出的一系列啟蒙插畫。
禮教,建立在五倫之上,是家庭教育的根本 而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授以孩子聖賢的經典教育可以開展見地、豐富涵養,立定志向; 傳以禮節之教可以讓孩子長養孝心、同理心和慈悲心,使之在待人處世的禮中實踐聖賢之道。禮記《學記》裡說: 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說文解字》說: 育,養子使作善也。可見,教育就是要引導孩子向善、改正缺失、培養良好德行。
現代父母普遍了解教育的重要,也往往傾注心力與資源在孩子的教育上,甚至從懷胎十月起,就努力成為用功的父母,努力汲取各種關於胎教、育兒的新知。即便如此,卻仍困惑於『怎麼做才是對的?』。這一世代的父母歷經全球化的浪潮,經濟的富裕和科技的發達讓人們能將世界的變化收納到掌中的一方螢幕之中,然而,知道的愈多,卻無法避免我們陷入更深的焦慮。讀遍坊間各種觀點的教養書、網路上各家父母經驗分享的教養文,仍不禁疑惑:『有一體通用的教養標準嗎?』、『讓孩子自由成長和放任孩子的分際在哪?』、『守禮的孩子是否會無法融入現在的學校、社會呢?』、『什麼是適才適性? 萬一我的孩子天生資質平庸也沒什麼特殊才能呢?』、『世界變動如此之快,什麼樣的教育才能幫助孩子立足於未來的世界呢?』……太多的問題困擾著我們,於是我們徒呼父母難為,也大嘆現在的孩子未免太辛苦了點。
大家都想取東西方教育之長培育出兼容東西能立足世界放眼天下的孩子,也都希望孩子能知書達禮、樂善好群、甚至最好還能多才多藝出類拔萃,可是事實上教養之路並不總那麼順心如意,且未來世界的變化也非我們所能預知。因此,當大多數人孜孜矻矻在累積財富名望人脈以作為孩子一生資產的此時,我們希望給下一代的是真正的傳家禮,也就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基本之要—禮。《禮》是中國的五經之一: 《周禮》、《儀禮》、《禮記》合稱三禮,其中詳細記載說明了從個人到國家的禮制禮節,孔子也對他的兒子伯魚說:『不學禮,無以立』,孔子的教育是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不學禮,做人、求學、辦事都難以成功。二十世紀,李炳南教授依據古籍結合當代人習慣編撰了《常禮舉要》一書,涵蓋一個人居家及在外應知的基本禮節。隨著世代的遷異、生活模式的改變,我們再根據《常禮舉要》發展出一系列啟蒙插畫 --《給孩子的傳家禮》。
不論東方或西方,禮,都是生活教育的根本。西方人的招呼禮、聚會禮、餐桌禮之講究並不輸東方,所謂的禮,就是合宜的舉止,透過身教、言教端正風氣立住人格。因此,在《給孩子的傳家禮》系列圖文中,我們嘗試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中分享禮的內涵,希望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讓家有正值啟蒙階段孩子的父母不僅能了解禮教對孩子一生的影響,更能進一步將禮貌教育融入生活。
禮不是知識條文的學習,禮重在實踐。現代社會依賴法治以維持基本秩序,法治是在行為終端約束人們; 但一個禮治的社會則是在起心動念初、舉止行動前做到自我規範: 因此我們不會以言語行為去侵犯他人、不會只著重自我利益無視公眾權益。可見,禮,是一國文化的根基、也是一國之國格。
期待,接下來的每一周裡,家長帶著孩子和我們一同學習成長,齊心合力為我們的孩子打造知禮行禮的家庭環境,更進而為下一代共築理想中的富而好禮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