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留言
寫筆記
信息通知
昇降排序
【乾卦】易經請你這樣學,否則反而有害處!第12課

《周易集解纂疏講記》選輯(12) 【乾卦】易經請你這樣學,否則反而有害處!

○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一、「萬國」、「九州」、「神州」名稱的由來與歷史典故

夏禹王治水時,他開鑿黃河的龍門,長江的三峽,這兩條最重要的河川把它疏通了,各支流也都開通成功,然後依照各地方高山與河流的形勢,劃分九州。九州的河川其實是有神工來幫助,由神幫助禹王把大水治好,然後劃野分州,因此就整個中國大陸來講,有時叫九州,有時叫神州。在那時候中國就代表整個天下,地有九州,九州裡面封的國家很多,拿「萬」字做代表,並不是說確實有一萬個國家,萬是代表多數,稱為「萬國」。

二、陽爻出動,陰爻安寧

「陽出震而陰靜」,出就是動,震就是震動,陽爻出來的時候是動態的;陰爻是靜態的,各位不要拿現在科學來講,地也在動?此處是講陰陽二性的理,大地是「坤」,作陰的代表,它是靜態的,並不是完全不動,動之中它有穩定性,不是亂動,所以講靜。

「坤」代表大地,也代表萬國。坤是「安貞」,貞是很正當的,因為大地比較安穩而正當。禹王的父親治水沒有成功,就是因為他不懂得大地的屬性,違反治水的原則,水往向下流,卻把它防堵起來。禹王按照地理去疏導,大地的高下有它一定的道理在那裡,破壞這個象就違背這個理,結果就不好。所以大地的理是坤、是安貞,要維持它的安穩,各地的位子要能夠歸於正,安貞之後就是安寧。

三、「首出庶物,萬國咸寧」與人事有關

〈彖傳〉中孔夫子對於乾卦卦爻的解釋,開始就說:「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一直到「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這邊最後是「首出庶物,萬國咸寧」,講到人事。 古人注解,劉瓛說陽氣為萬物之所始,所以是「首出庶物」;立君而天下皆寧,所以「萬國咸寧」。古時候在帝王時代,帝王或是一國的國君,是萬國的一個領袖,一個元首,民主時代就是總統。元首的「元」就是乾元的元,「首」是首出庶物,庶務就是眾物。作為國家元首,代表天下萬國的人民,要用智慧替庶物來謀求前面講的大和、大利,也就是天下人共同的利益。現在講天下共同的利益,必得謀求世界和平,如此人間無論哪一個國家才有真正的利益,世界得不到和平,沒有利益可講。

四、學易經必須擴大心量,否則害人害己

學就學這個,講求萬國咸寧,萬國皆安寧,那就天下太平。前面講用乾坤二道來變化,都是從理性上變化,不是亂變,不是由好變壞,而是由壞變好,就是虞翻的解釋,使不正之爻皆歸於正,成為既濟定。在儒家其他經典裡面講,是使天下人各人得其所,要為天下人謀求大利的時候,自己就要正其位。所以古人占卜、占卦,占到乾卦九五這一爻,那不得了,是可以作帝王的!心裡高興了,別人就說你不要高興,要量一量自己的德,有沒有九五之德,就是像堯舜這樣的聖人之德,德如果配不上位,你不但沒有好處,災難馬上就來,古人都這麼解釋的。你得了位子趕快要進德修業,趕快使自己的德能夠成就聖人,還沒有成就聖人的話,當然還是可以辦政治,辦的時候要根據聖人所講的道理,依照這道理去做,也行。違背聖人的道理,那就天下大亂,不但是害了人家,連自己也害了。

所以「首出庶物,萬國咸寧」,不管是在位、不在位,學《周易》學作聖人的話,就要把心胸擴充,就像在位的天子一樣,起心動念就是要為天下蒼生來謀求大利,有這個心理,才能夠把這個《周易》學得好。沒有這個心理的話,別說是學不好,就是把這個卦爻學得清清楚楚,怎麼樣占卜都會了,都用在自私自利上面,一用就錯誤,不但沒有利益,而且所用的都是害呀!

孔子把《周易》傳授給商瞿,商瞿傳給他的弟子,一代一代傳到漢朝,《史記》的記載清清楚楚。古人不輕易傳,為什麽呢?學不好,害了人家,道理在此。所以避免受害特別要講,心胸要放大,就是當作自己是在位的人,在位還不是一個小位子,就是跟過去堯舜這個位子,堯舜是為天下人來想的,現在就學這個心理,要學孔子的心理,孔子不在位,他周遊列國到處跑,推行道,推行教育,是教天下人不為自己,他自己也是為天下人,輾轉這樣教化。能夠從這個意義來學的話不但學得好,學聖人就學得下去。以上至此是〈彖傳〉對於乾卦這一卦的大意解釋。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