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留言
寫筆記
信息通知
昇降排序
乾卦。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第4課

《周易集解纂疏講記》選輯(4) 乾卦。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

一、《易經》成書歷經三古四聖
  從伏羲氏到文王、周公、孔子四位聖人,才完成這部周易,我們現在才能讀到這部經。時代經過三古,上古、中古、下古。上古是伏羲氏,中古是文王、周公,下古是孔子,這是好不容易的,人更四聖,時歷三古,完成這部《易經》。

 

二、「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的意涵
  君子就是當三爻這位君子,可以說是聖人,也可以說是大人,他知道他自己任重責大,他到人間來的任務很重,「是以憂深思遠」,他所憂的很深,所思慮也很遠,這個不管在位或不在位,只要是大人,他自己感覺自己責任重大,特別是世間教化的責任太大了,所以他為了天下人憂思都很深遠,從早晨到晚間他都不敢懈怠,心裏都是在思慮教化的問題。

  比如說講十二消息卦,十月整體變成一片陰氣後,十一月又會返過來出現一元,也就是一陽,就是復了天道,君子所憂、所思,就是如何將這個元氣、陽氣回復過來。「謀始反終」,「始」就是「元亨利貞」的「元」,元氣,「終」就是講「貞」,元亨利貞四德都包括其中,君子所修的就是元亨利貞這四德,所以會「終日乾乾」,努力不懈。占到九三這一爻,自己就有大人的責任,自己負擔起來,那麼他整天所憂的所思的,就是要把乾卦的元亨利貞四德,在自己身上都具備,終日乾乾修德,然後才能教化天下人,自己不修養道德,教育誰呢?

  九三,第三爻這個位子是陽位(按:六爻當中,初、三、五為陽位,二、四、上為陰位),九三是陽爻,陽爻站在陽位上,得正其位,它位子很正,他又能夠「朝乾夕惕」,早晨乾乾,自強不息,一直到晚上仍然警惕自己。爻辭的「厲」,是危險,面對危險能自我警惕,危機就是轉機。整天心裹念念都在想著,如何來修養元亨利貞四德,這樣所以補過,所以「无咎」。

  《繫辭上傳》講:「无咎者,善補過者也」,這是孔子在《繫辭上傳》這麽說的,本來是有咎,後來能夠无咎,在於善補過,把過彌補起來,所以這裏說:「凡无咎者,憂中之喜」,凡是你占到這一爻,這一爻原來是講有過失,結果後來无咎了,就是因為你能夠好好的補咎,彌補這個過失,彌補這個缺點,所以憂中能夠得到喜。

 

三、以文王為九三的例子
  「唯文王返國釐政之日」,拿古人舉例子來講,找不到別的例子,只有找文王,他在當時是西伯,被殷紂王囚禁,後來返國回到他自己的小國家理政,「釐」就是整理,把自己國家的政治好好整理,他足以當這一爻。就西伯昌來講,他的道德不能說他不中,道德他是具備了,但是他沒有登上九五之位,所以位子不中。

  文王他的「文明之德,耀平天下」,在那個時候雖然還是小國家的君主,可是他的文明之德,已大放光明照耀天下,可惜「為飛廉所讒,故紂忌之」。《史記》裏面,說飛廉這個人善走,拿現在好懂的話來說,就是在交通這方面他有特殊才能,他有個兒子力量很大,父子兩人都替殷紂王做事情,殷紂王很信任他們。飛廉就在殷紂王那裏說文王的壞話,當然不只他一個人,另外還有崇伯虎,所以文王就「蒙羑里之難」。

  「及返其國,增修柔順之德,以懷多福,是以无咎」。到後來文王返國的時候,自己趕快增修柔順之德,對於殷紂王還是柔和順從,還修養自己的道德,所以「以懷多福」,具備很多的福,達到了无咎。

 

四、如何修學可以讓自己無咎
    一般個人的小環境或整體的大環境,就佛法來講,個人的是別業,整體的是共業,遇到別業、共業都不好的時候,像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比咎還要嚴重,是凶災的時代,最低限度我們要懂得善補過,怎麼善補過呢?就要像文王那樣的朝乾夕惕,來修養自己的元亨利貞四德。

    元亨利貞怎麼樣修養法?「元」在自然界、在宇宙是個元,渾淪一體這個元氣,「元、仁」是一個字,在人方面,我們要學仁,就是把天下人吉凶禍福的問題,時時刻刻放在自己心裏面,天下的自然災害也好,人為戰亂也好,要想它怎麼會有這種天災人禍?怎麼樣把這天災人禍避免?首先就要把自己的心,完全由現在這種只考慮自己的私人利益,變化為一片仁心,就像自然界一片元氣,元氣可以轉化一切不好的氣,養成仁心,也可以轉化一切吉凶禍福,轉化不好的災害,所以修養元這個字就這麼重要。

    再講「亨」,現在是否卦的時代,人人之間的隔閡,意見不能通達,那我們就要主動修這個亨通,修這個亨德,我們就能夠跟人家化解隔閡,我們要把人人之間的彼此猜忌、詐欺,用亨通這個德,來把它暢通,這就是亨。

    「利」不是自己的私利,而是為天下人的利益。「貞」是守住這個道,守住正義,絕不能與世間同流合污,要做中流砥柱,這就是貞。我們這樣修,自己可以改變,改變多了,影響人多了,社會也就跟著改變,這是善補過,而不是普通人說的,我運氣不好,就請人家來占卜一下,怎麼樣改變命運,改變風水,那都是求之於外,無論是佛法,還是中國文化,都是向自性中求,這個才是有效果,這是善補過也。

五、《大學》中的兩句話也本於此爻
  《禮記》《大學》篇裏說:「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作為人君,就是仁這方面最重要,所以說止於仁,仁這個根本建立起來了,其餘那些事情就好辦了。仁就是元,比如天地間各種有毒的惡氣,我們人或動物受不了,但是天地不在乎,過一個時候,天地就把這些不好的氣體化解掉,因為有元氣,我們卻是遇到那種毒氣就受害。要充足仁心,就跟宇宙充滿元氣一致,對於一切不好的氣,都能把它轉變為好,所以說為人君要止於仁,他無論如何要盡到為仁之道;為人臣止於敬,作為人臣要做到一個敬字,止於敬,敬字就是對待君主,對待一切事情。《大學》裏面這兩句話,實在是得到此爻之義。曾子作《大學》,他處處都有根據的,他根據就是這一爻的意義,然後才說出那兩句話來。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