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留言
寫筆記
信息通知
昇降排序
【乾卦】利萬物之性,利萬物之情第38課

《周易集解纂疏講記》選輯(38) 【乾卦】利萬物之性,利萬物之情

○利貞者,性情也。

一、孟子感嘆人只為了私利  

孟子那時候聽到梁惠王要聘用天下賢能的人,他就去見梁惠王。《孟子》書一開頭就是「孟子見梁惠王」。梁惠王一見面就問,您老人家「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對於我們這個國家有利啊?這一句話把孟子的心,一聽就涼了。孟子馬上就告訴他,「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就給他當頭一棒。我來見你是為了講仁講義,何必在利上面講呢?所以他就感嘆,天下人他們所談的性,只是講究利而已,這是孟子的感嘆。 不過這個利,我們要分析,有私人的利益,有為國家大眾的利益。就世間法來講,大眾的利益無可厚非。比如說你治理這個國家,你要考慮你國家的利益,你對於全國的利益來考量的話,那你還算是一個好的君主。你如果為了自己私人利益的話,那就不行,那就是昏君了,這是就世間法來講。但是要講到超出世間的,講到修道這方面,你只為你自己國家還是不夠。

那一般人就不懂了,在孟子那個時候都沒有人懂了,何況到現在更不懂。就出世間講的利益,它的利益是什麼呢?就是教人家開智慧,明瞭自己有本性。明瞭自己有本性,對於任何問題可以有智慧解決。不但世間問題,就是自己生死問題都能解決,這才是真正的利益。

二、此處改變孟子原意,講的是天下蒼生的利

這裡李道平引用孟子的話,但解釋上意思有所變更。讀古人注解,古人引用經書的時候,往往有這個作法的。比如說孔子跟學生們研究學術思想的時候,往往拿《詩經》來比喻,但不一定按照《詩經》原來的意思講,他可以變更,從那個意思用到這裡,就變成這個意思,往往有的。 李道平把《孟子》的原意稍微變動一下,用在乾卦的解釋,解釋「利貞」,是普遍對於天下蒼生,都是這個利,沒有選擇。所以講施化,施是施捨,用施捨才能夠教化,能夠利萬物之性。這就是元亨利貞,用乾的四德來施教化。比如今天講的教育,現在無論國內國外,用什麼來教化?現在都講科學,科學是教人家發明、研究,這些學術用在尖端科技上,就是種種的創造。當然科學也有理論科學,理論科學比如說物理學方面,他研究宇宙原來的構成分子,原理是什麼,但是完全從物質方面來研究的話,他得不到那個真相,實相得不到。所以現在科學的本領再大,也離不開物質。那麼教育呢?專門注重科學教育,對於中國文化的根本教育,他連邊都摸不到。說實在的話,用元亨利貞,乾卦的四德來教育,這是教育的根本,這個能夠施化,利萬物之性,萬物有萬物的性。我們人類、一切動物固然有性,植物、礦物、山河大地這一切都有性。就佛法來講,都有法性。我們人類和一切動物都有佛性,佛性就是覺性。萬物都有它的法性,佛性、法性究竟是一回事情,所以要利萬物之性。利萬物之性過去不知道,現在知道了。比如說農業種的五穀、蔬菜、水果,灑的農藥這就不是施化,這就不利萬物之性。人們互相競爭、互相你爭我奪,這種教育不是施化,就不利人性。

三、利萬物之性

有利萬物什麼呢?一切順乎萬物之性。萬物怎麼樣變動,不要失掉它的本性了,這天地萬物才正常的運轉。你要是違背本性,這個微細的在變化,就自然界來講,逐漸逐漸變壞,由漸變到突變的時候,又是土石流、又是地震、又是海嘯就來了。聖人沒有等到突變的時候,在漸變他就看出來了。他就知道什麼呢?他看看氣象就知道。就人類來講,一個國家、一個地區,它的氣象在變動的時候,微微的在變動的話,一般人看不出來,聖人看得出來,賢人也看得出來。賢人看出來的話,他講給那些人聽,一般人他不懂,甚至於變化變得很顯著了,他也不相信。

在中國古書裡面講,治理政治治得好的時候,「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在路上丟了東西,人家撿都不撿。夜間睡眠,你不要閉戶。這些現在聽起來,人家聽不懂也不相信。從古代一直變,變到現在,中國從唐堯、虞舜變到現在這個樣子。後來雖然是風氣有不好的時候,一直到民國時代,那些好的風氣還是有。就是到台灣來,我們老師民國三十八年來的,他老人家在台中市,走到店裡問路,那店員一看有人來問路,他就很熱心的告訴他,到那條路怎麼走。假若你還不懂,他跑出來,就算有人來買東西,他也不管啦!跑出來引導我們老師怎麼走,若還不懂,陪老師一直從這條街走到那邊去,你看那麼熱心。那時候的社會風氣,能那樣幫助人家。

那時候有沒有自殺的?有沒有殺父殺母的?現在你看看,殺父殺母、自殺的、綁票的,唉呀!哪天沒有?現在要把過去的事情,講給現在的人聽,他不聽、也不相信。你要是告訴他,這個原因是怎麼來的,他也不相信。只認為要解決問題,還是我把我的力量培養好,我把人家打敗就好了,他不知道這不是辦法。要從理性上來教,大家都能知道自己的理性,從理性起作用才能解決問題。就個人來講,現在一個人的身體,各種毛病都有,有自己內發的,有從外面感染的。內發的不懂,那還情有可原,外在感染的,大家都不知道,那個愛滋病不就是感染的嗎?愛滋病就是陰陽二氣不正常,他才有這種奇怪的病出現。如果說大家不懂得這個道理的話,無論在哪一方面,個人的養身之道、修身、齊家、治國,一直還亂下去,沒有辦法。

所以我們用這一部《易經》,像我現在這樣講法,講的時間很久,但沒關係。講一條,你如果真正肯往裡邊用心思來研究的話,這一條就能夠終生受用不盡。那麼學得更多,當然更好。你懂得這一條,你把現在的社會、教育、政治、倫理、人與人之間這些事情,統統你都明瞭,得到根本了。那我們自己怎麼樣在亂世如何自處,如何來教育自己的兒女,你當老師的話,知道如何教你的學生。

四、利萬物之情

李道平又舉大壯這一卦的彖辭。彖辭說:「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把這句話引用出來以後,故云「以純一正萬物之情」。大壯彖辭那一句話「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是講天地之間的這些情況,你要調理天地之間的各種事情,靠什麼呢?把握正大這兩個字就可以了。正是端端正正的不偏。大呢?大是涵蓋一切,不是就某部分來講。就正大這兩個字的意義來講,可以看出天地之情,由天地怎麼樣來照顧天地之間的萬物,包括人類、動物、各種的礦物、植物,天地就是正大,所以是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隨著人類的心情,人的心理能夠學天地做到正大,所以就講純一,以純一正萬物之情。

前面講利萬物之「性」,這邊講情也「利」了。性正情斯正,只要正性,情就正了,這是一體的。我們就拿藝術來講,一般講藝術,你無論是畫畫也好,音樂也好,大家學書法也好,就是寫文章也好,性正情就正了。中國講文學,文以載道。文以載道的道就是正性的,由載道的文字正性,你的文字雖然有情的,那情也正了。這幅畫,畫的山水也好、人物也好,都有情啊!你看這個非常生動,因為他真正懂得,他是正性的人、有道的人,他畫出來就把你引導到本性上去。沒有明心見性的人,他畫的那個畫,都把人家引導到邪路上去。所以知道性正情亦正。音樂也是如此,比如說我們到寺廟裡面,在道場聽到唱讚,那個讚是誰作的?唱讚那個音、那個旋律,那個曲子是誰作的?今日之下誰能作得出來?那都是明心見性的人作的。所以你一聽那個讚,心裡就平靜下來了,就能夠見到自己的本性。世間的音樂也是如此,好的音樂一聽的時候,它就能夠把你引導到真性情上去。雖然是情,可是由這個情裡面就有道在當中。裡面的意義,你只要往裡一層一層地研究,你就會發現很多很多。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