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留言
寫筆記
信息通知
昇降排序
48-1.老子、孔子的爭與不爭1第52課

本集課程重點包括:

爭或不爭?絕對是一個千古以來的難題! 我們一生中必須面對許多的競爭,從發育狀況、學校成績、感情交往、事業財富到權勢地位等,通通都要去爭,不爭看似就要面臨淘汰。然而競爭當中往往帶來許多痛苦,甚至最後失去的比爭到的更多,那又何必去爭呢?然而無所爭,是不是就會一無所成? 藉由時哉時哉讀書會線上朋友的提問,唐瑜凌老師為我們精彩講解兩大哲人—老子與孔子,他們對於爭與不爭的人生態度,豐富我們處世的智慧。

 

 

【本集相關經句】

1.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論語.八佾篇》

 

2.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道德經》

 

3. 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於是惠子恐,搜於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鵷鶵,子知之乎?夫鵷鶵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於是鴟得腐鼠,鵷鶵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莊子‧秋水》

 

 

【唐瑜凌老師開解】

      讀書會上朋友提問:「《老子》的不爭,是無人與之能爭,可以用逆向思維來看嗎?」這是可以的。逆向的思維,是相反方向去想問題,可以從另外一個方向,去達到你要的目標。《老子》此處經文意思是,他不會表現他的能耐,也不會誇耀他的功德,因為不爭,所以天下莫與之爭。他的不爭,是根本不想在世俗名聞利養上去爭,但是對於品德能力的爭,是有的。否則的話,他哪裡會成就出世的聖人,跟入世的君子呢?

      所以要爭的是天爵的修為、能力的提升,而不是爭世俗的名聞利養,有爭也有不爭,但是有時候強調的是不爭,有時候強調的是爭。《老子》有一些的章節是強調無為,有一些的章節強調有所為,要合觀這兩者。就像孔子說君子無所爭的這一章裡面,也兩面強調,無爭的是名聞利養,爭的是能力、禮節、個人的修為、品德的提升,這是非常重要的。

      《莊子‧秋水》中,惠施認為莊子要跟他爭宰相,莊子卻以腐鼠之於鵷鶵來比喻,他根本就不想爭宰相。當貓頭鷹抓到腐臭的老鼠肉,看到天上飛的鵷鶵,也就是鸞鳳這類的禽鳥,會以鵷鶵想要搶牠的鼠肉。然而鵷鶵翱翔於千仞,棲息在梧桐上,喝的是泉水、吃的是果實,怎麼會去爭那腐鼠?莊子的意思是,惠施霸佔著宰相的權位,就像那隻貓頭鷹吃著腐鼠,而莊子就是那天上的鸞鳳,是擁有天德的人物,哪裡去跟你爭這世俗的名聞利養,怎麼會去爭這腐臭的老鼠呢?這一段經文裡面就告訴我們,名聞利養其實不是用爭得來的,不是用諂媚而來的,不是用奪取而來的,它反而是不爭而來。不爭而爭,就沒有人跟他爭,因為名聞利養不是他要爭的東西,所以大家也沒有辦法跟他競爭,但是不妨礙有名君,有聖主願意用他,他可以貢獻才能。

      不爭的人還可以分兩種人,一種人像許由、巢父,他們看到堯舜治國的能力已經比他好了,他何必還要再去干涉呢?另一種就是孔子,他覺得天下混亂無道,所以苟能用他的時候,他也願意被用,就好像他願意周遊列國與聞國政,這就是爭,想要得到為政的權力,來利益天下人;可是也不爭,就是他溫良恭儉讓,不去用諂媚、巴結、討好、走後門、走幫派的路線,去得到這些權位,所以這叫作其爭也君子。

      所以無爭有兩種人,一種是隱士的無爭,一種是君子的無爭。《老子》裡面有隱士的無爭,也有君子的無爭。《論語》裡面,它更強調的是君子的無爭,無爭的那一分是聖人的品德,爭的是入世能力的培養,公心的付出,這種的爭是君子的爭,這也是我們讀聖賢書、讀古書裡面,並須要具有的眼光。

      另外要說明的是,不爭而爭,不是假裝不爭,其實骨子裡很想要。例如王莽就是假裝謙恭禮賢下士,但骨子裡面是爭。孔子與老子的不爭而爭,是根本不想爭這些權位,但是要用他們的時候呢?他們願意為公發心,願意貢獻能力,願意扶持國家,所以這種人拿得起,放得下!拿得起的那一分是爭,放的下的那一分是無爭,所以他同時拿得起,同時放得下,都是看時機,絕對沒有個人的利益以及詭異的心思在裡面。



    0:00
    0:00